高考改革:在稳妥推进中实现突破
本报特约评论员
北京的新高考方案明确,要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这一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对打破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北京市教委昨天公布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符合首都教育实际的现代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公平公正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模式。(相关报道见A4版)
我国自2014年起启动新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采取先行先试的原则,上海和浙江率先进行新高考改革试点,去年和今年已有两届学生参加新高考改革后的考试、录取。北京、天津等地是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借鉴了上海和浙江的改革经验,更加结合高中教学实际,有利于改革在平稳推进中实现突破。
北京高考改革方案规定,英语听力一年进行两次考试,取听力最高成绩与笔试成绩一同组成英语科目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浙江和上海是英语所有内容都考两次,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同时,北京的等级性考试每学年组织一次,安排在每年的6月,考试对象仅限当年参加本市统一高考的考生(浙江的等级性考试可以考两次,选择最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上海的生物、地理两门科目可提前选择在高二参加等级性考试)。新高考改革的重要特点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包括学科选择权、考试选择权等,但从上海和浙江等改革实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需要结合高中教学、学生和家长的实际,否则可能出现新的问题。
比如,浙江的等级考试最初给学生四次考试机会(高二、高三各两次),可从中选择两次,结果有的学校“抢跑”在高一时组织学生专攻选考科目学习,高中教学秩序受到较大冲击。在上海,高二可提前考生物、地理两门等级考,结果有的学校要求学生必选这两门,在高二考掉,以便在高三集中学习“3+1”。另外,外语科目所有内容都考两次,是给学生提供考试选择权,但从上海和浙江的改革试点看,几乎所有参加秋季高考录取的学生两次外语考试都考了,多一次考试并没有有效减轻学生负担。
北京所有等级性考试只考一次,外语科目仅听力两次考,这是在上海和浙江改革基础上优化完善,也体现先行先试的价值。
北京新高考有一项改革措施显得大胆而快速,这就是从明年起,在总结本科二批与本科三批合并为本科二批经验基础上,将本科一批与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普通批。众所周知,北京在2017年刚取消本三批,将本三批次与本二批次融合,在两年之后就又决定合并本二和本一批,改革的速度甚至出乎很多普通公众的意料。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将促进高校平等竞争,消除高校的身份标签,也扩大学生的学校选择空间。北京在三年内完成所有本科批次的融合,表明取消批次的改革可以加快实施,其他还保留本科一批、二批的省市应加快合并批次,甚至可一步到位取消所有批次。
总体看来,我国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科目改革的力度大于录取制度改革,这也是为何实行3+3科目组合,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之后,学校、学生、家长还是从如何取得考试高分、高等级出发选择科目,进行学习规划的根本原因。鉴于此,要让科目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兴趣发展,就必须推进录取制度改革。北京的新高考方案明确,要充分借鉴其他省份的经验,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院校范围。这一综合评价录取改革对打破基础教育的唯分数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期待北京新高考改革在稳妥推进中实现更大突破。
- 以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深化高考改革2019-06-20
- 高考加分“瘦身”为高考制度本身加了分!2016-06-01
- 高考在更公平的基础上重新起航2015-03-09
- 高考改革,唯青春与公平不可辜负2014-06-06
- 高考改革方案的“概念化”误读2014-02-17
- 高考改革要实现减负与公平2014-01-20
- 高招多开门,高考改革才有活力2013-12-09
- 高考改革要动真格,不光是分科问题2013-12-06
- 晏扬:决不能让自主招生沦为“点招”通道2013-12-04
- 实现高考改革目标任重道远201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