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高考改革要动真格,不光是分科问题

2013-12-06 16:08:00 来源:中国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每次涉及高考改革的话题,总是分外抢眼。这次也不例外:“教育部:高考改革或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这也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在教育领域的举措之一。

  昨日,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访时表示,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次的总体方案包括小升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和高考改革办法等多个配套实施意见。其中较为引人注目是关于高考改革的,比如“创造条件让学生一门两考计最好成绩;探索外语科目一年多考”等。(12月5日新华社)

  其实类似“一年多考”、“择优计分”的改革意见,几年前就有了,也引起过讨论,但最终也都莫衷一是,不了了之。这种教改方向得到的结论仍是“短期内也难以推行”,因为“从高考改革来看,考什么、考几次都要取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个步骤,因此不能将此事看做一个单一方向的改革,需要全盘考虑。”

  这次教育部再次明确这一改革方向,应该是经过几年的综合考量,确定下的有一定社会共识的基本改革意向。但是,如何推行,何时推行,却仍然需要具体的配套方案来辅助。在没有见到配套细则前,先不急着太乐观。

  高考改革要动真格,不光是学习科目的分合与考试项目的加减问题。分科利弊,各方争辩多年,从推行通识教育,培养通才、全才的角度讲,不分科当然更利于学生成长。只是,这仅是理论上而言,应试的现实中,不分科也许只是意味着应试科目和学习强度和成本的增加。至于“减少科目”,其实过去高考改革,类似的努力一直没停过,从7门到6门,再到3+X,而应试的内核并未改观,高校招生录取,还是锱铢必较,每分必究。

  值得注意的是,刘利民提到,“今后考试主要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将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来呈现考试成绩,不再用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和优势,自觉选择部分等级性考试科目来参考,每门学完即考,“一门一清”,避免“一次考三年”的压力。

  不用百分制,而是等级式,这样的改变令人眼前一亮。只有两点疑问,会不会面临当年“不让排名次”、“不分快慢班”时的执行尴尬,二是,没有具体分数后的公平考量,比如当年的“三模三电”高考加分乱象。当然,不管如何,至少改革方向是令人向往的。

  改变“一考定终身”,会不会沦为“多考定终生”,将一考的压力分摊甚至叠加到多次考试中。多考是减负还是增压,或许取决于,招考分离的程度。如果高校招生自主权,和考生报考选择权不能随着改革而增加。那么即便“多考”,压力并未减轻。一次集中招录,和之前高考并未有本质区别。

  改革要深入,教育行政放权就是绕不开的选择。既然要尝试抛弃百分制应试,既然让学生根据兴趣志向选择科目,那么在最终报考上,也该改变过去的以分数和学校录取线来填报志愿的做法。“多考”只有对应多次选择、多次录取,建立起全新的多元的招生和评价体系。这样的高考改革,才是价值最大化的。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