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平的环境中 性别之争自会消解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确立女生抑或男生更强的结论,而是破除女生抑或男生不适合做什么的陈腐观点。
从小到大,许多人都从长辈们口中听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在学习方面,男生小时候可能不如女生,但到了大学便会“后来居上”,以此论证“女生不如男生”。然而,近日有统计事实证明,这个涉嫌歧视女性的说法绝不成立。
据南开大学统计,该校本科生男女生比例为1∶1.08,获得奖学金比例却达到了1∶1.57,本科女生获奖比例比男生高出50%。这一统计结论或许不能推广得太远,但足以说明,在高等教育阶段,女大学生绝不像一些人想的那样“不如男生”。
去年年底,一场“女生适不适合做学术”的争论在舆论场上掀起过不小的波澜。当时,浙江大学社会学教授冯钢在微博中写道:“根据以往经验,女生读研后继续走科研道路的十不足一,读研期间也少有专心学问的,大多混个文凭准备就业……真为那些有心走学术之路的考生担心啊。”而在另一条和微博网友的对话里,他又说“历史证明学术界不是女性的地盘”。这些言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社会反响不断。
人们自然有权批驳或者支持冯钢教授,但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他的观点和男生学习优势论一样,都属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诸如男生“晚熟”、女生“更会规划”等看法,无一不是缺乏依据的“经验”。放眼四周,心细如丝、心思缜密的男性绝不是稀有动物。而性格大大咧咧、豪情万丈的女生也绝不应该被视为怪物。这并不是说,两性之间在心理、生理上的差异不存在,而是刻板印象的威力如此之大,以至于冯钢等学识渊博、眼界开阔的学者亦不能避免。
波伏娃的《第二性》是当代女性主义的重要著作,至今仍被视作女性主义必读经典。将她的著作看作“为女性叫屈”,未免太过简单粗暴。她所要分析和阐释的,正是社会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之中塑造性别歧视的过程。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确立女生抑或男生更强的结论,而是破除女生抑或男生不适合做什么的陈腐观点。所以,完全无需因为男生在成绩上的落后而杞人忧天。正如专家所指出的,在综合的考核标准下,男生和女生是没有差距的。
有高校教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外专家来考察时,纷纷称赞中国科研机构中女性学者比例高这一现象,“因为这在很多发达国家也是很难做到的”。可见,性别之争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而解决办法也并不复杂,那就是为所有人创设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
要论传统,“男女平等”更应成为学术界乃至社会领域的优良传统。放手让男生女生公平竞争,靠自身的硬实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才是当务之急。到那时,男生女生“孰强孰弱”的无聊话题自会消解于无形。
- 女性逆行,尊重比赞美更重要2020-02-19
- 对恶意人工智能应用监管不能滞后2019-07-22
- “招聘不问婚育”体现维护女性就业公平的价值2019-02-26
- 光明日报:为九部门向求职性别歧视“亮剑”叫好2019-02-25
- 破隐性歧视,先破吃亏心态2019-02-25
- 高校夜间“护送服务”值得点赞2018-09-07
- 异性拼房软件有道德法律风险2018-09-07
- “女性车厢”行不行,不妨走着瞧2017-06-29
- 女镇长拍写真代言,公职身份岂能当卖点2017-03-28
- 女性职场歧视背后的理性经济人选择20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