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校服平台,能不令人起疑吗
国内中小学生校服,往往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怎么丑怎么来。小学生穿上校服,走在大街上,看着就像中学生,中学生穿上校服,看着又像大学生,所以也可以说,校服就是一把岁月的“杀猪刀”——一旦穿上了,无论用什么美图软件,都难以掩饰那种深深的沧桑感。
中小学生校服为什么那么丑?刚开始有人认为是校服采购人员的审美水平不行,而随着一些校服腐败案件的曝光,人们逐渐明白,除了审美有问题,校服太丑还是因为该花在校服上的钱,被人贪了。好看是要有成本的。当该花在校服上的钱,经过各种渠道进入经办人员的腰包,校服也就变成了弱不禁风的残次品。
这些年来,有关部门加强了校服采购等环节的规范管理,校服腐败现象也似乎收敛不少。但是,面对这一块巨大的市场蛋糕,不乏有人垂涎三尺。近日被曝光的一家名为阳光智园平台的校服采购交易平台,就反映出了类似问题。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一些校服生产企业联名举报,阳光智园平台打着教育部的牌子做校服垄断生意。根据相关服务协议,学生或家长在平台上选购校服,校服生产企业要向平台支付销售额4%的服务费,而校服生产企业净利润一般在8%左右。据了解,截至2017年4月,全国已有300多个区县教育局、一万多所学校使用该平台。
也就是说,该平台仅凭借教育部的名头,就稳稳地从全国校服市场中切走了一大块蛋糕。阿里巴巴致力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对这家平台来讲,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难做的生意,它只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开个账户,财源就滚滚而来了。如果这确实是教育部授权或强制推广,当然涉嫌违规。不过,教育部法规政策司表示,从来没有下发过强制推广使用阳光智园平台的文件。
这家平台为何敢于声称自己是“教育部的平台”?问题可能就出在2016年6月份,教育部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曾印发一份名为《阳光智园中小学学校校服互联网管理平台论证会会议纪要》的文件,发各省区市教育厅局后勤管理部门。至于这究竟是教育部有关部门“暗送秋波”,还是企业狐假虎威,抑或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会错意、拍错马屁,就不得而知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借助或假借政府部门名义而设立的平台,其本质乃寻租行为,而不是一种市场行为。平台既没有经过市场竞争的检验,也没有经历招投标的程序,躺着就能雁过拔毛,分走校服企业的利润,这明显就是“耍流氓”。这样做的害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提高校服成本,增添校服采购环节,以及增加校服腐败的空间,这家平台恐怕也发挥不了什么积极作用。
令人尴尬的是,在有关文件中,这家平台还是为了落实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运用互联网等科技手段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而进行的“探索”。结果呢,工作效率有没有提高另说,敛财的手段和效率倒是真提高了。由此可见,当前国内校服领域仍存在严重问题和弊端,而那些丑爆了的校服,也还可能继续流行。
- “万元校服”:贵族学校未必培养出贵族精神2018-08-24
- 有一种校服叫“别人家的校服”2016-11-30
- 解决校服问题应有规矩可依2016-01-04
- 对校服标准的几点思考2014-04-11
- 学生不会被“丑到爆”的校服打败2014-04-09
- 李千帆:“校腐”父子兵给校服产业敲警钟2013-09-02
- “舌吻”雕塑是重口味的“荤段子”2013-05-30
- “毒校服”事件,可怕的不只是致癌201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