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从“科技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进展述评
5G引领势头逐渐形成、首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即将首飞、特高压输变电关键技术领跑世界、LED照明产品产量和应用规模全球第一……从北京中关村到上海张江,从深圳南山到武汉光谷,“创新之花”开遍神州。
破解产能过剩难题靠创新,打破国际市场技术垄断靠创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靠创新……权威专家指出,我国已进入靠创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从“科技的春天”到“创新的春天”,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号角正在吹响。
塑造先发优势:重大科技突破点亮“创新之果”
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即将“牵手”天宫二号;海斗号无人潜水器在10086米深处着底首次实现万米海底的巡航遥控和实时视频影像传输播放;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登上美国《科学》封面,向“再造生命”迈进一大步……这个春天,抢眼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捷报频传。
数据显示,我国主要能源、原材料、消费品等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但企业设备利用率仅为70%左右。在产能大量过剩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却大量依赖进口。
“破解这些难题靠创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指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与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经济体系截然不同。它要求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在每年经济增量中,必须实现内涵式的扩大再生产。
发布实施《“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研究提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立项建议、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并经中央审议通过……在这个属于科技和创新的春天,一系列引领国家科技创新的重磅规划和方案密集出台,清晰定位科技创新供给的新坐标。
道不可坐论,事不能空谈。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的重大科技项目将和2006年开始实施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形成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系统布局。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通过强化重大创新领域前瞻部署构筑国家先发优势,我国在航天航空、深海、生物医药、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一批叫得响、数得着的重大成果。”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称,中国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已迎头赶上,像人工智能、无人机和互联网技术。中国正努力重现历史辉煌,在科技创新上“重回世界之巅”。
创新“照亮”转型之路:助力产业迈向中高端
在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里,南昌大学副校长江风益带领团队成功研制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也是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国家。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LED照明产品销量超过35亿只,其中推广应用LED路灯2600余万盏,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和应用市场。
“新旧相推,日生不滞。”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蕴藏巨大潜能。2016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5.97%,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72小时内快速查明300种突发传染病原,传染病应急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正加快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技创新是各个领域创新的先导,产业创新则是技术进步的立足点。”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这些技术交易主要聚焦于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占成交额的80%;企业成为技术吸纳的主体,吸纳技术占交易总量的76.91%。
专家指出,无论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还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关键在立足科技创新,释放创新驱动原动力,让创新成为发展基点,靠创新打造发展新引擎。
吹响科技强国号角:构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
仅仅10年间,中国跃升为快递大国,但每到“双11”就会遭遇传统分拣货品堆积如山的困境。3月22日,在江苏无锡的一家快递公司,记者见证了一场快递包裹被自动分拣的神奇“旅行”。
一小时分拣包裹7万件、24小时运行、准确率高达99%……上亿件包裹被扫码识别、数据处理、配送定位。实现机器自动分拣的“秘密”,正是物联网技术对快递包裹上贴有“电子面单”的读取,其核心是让每个物体实现智能连接、运行。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智能制造电子研发中心主任李功燕介绍:“这是目前完全国产的物流自动化分拣系统,一台机器不间断运转,可以节省近几百个师傅的劳动力,物联网技术在给迅猛发展的快递业和其他领域带来变革。”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技竞争力。目前,我国国家高新区共156家,未来还将进一步发挥“领头羊”作用,推动国家自创区、高新区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
科研经费改革,是国家科技计划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达15500亿元,企业占比为78%。万钢说:“要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就要减少科技人员在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杂事琐事,今后还要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检查上做减法,在管理方面赋予高校、院所更多自主权。”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陈芳、胡喆)
- 不断培厚创新的沃土2020-01-10
- 营造全球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2019-11-01
- 打开虚拟现实的想象空间2019-11-01
- 涵养创新型人才“蓄水池”2019-07-30
- “小创新”也是大突破2018-05-02
- 硬科技重新定义中国力量2017-11-21
- 人民网评:解读“归国潮”的东方密码2017-10-31
- 推动新时代的“中国科学革命”2017-10-31
- 推动新时代的“中国科学革命”2017-10-31
- 让公益之心好好安放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