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在身永远是最文明的时尚标签
上衣口袋里别一支钢笔,胳膊下夹着一本世界名著,这是上个世纪文艺青年的经典造型。几十年岁月流转,复古风潮兴起,钢笔市场又渐渐回暖,文具盒里逐渐让位于中性笔、签字笔的钢笔,正以更高端的形象重回大众视线。去年,我国钢笔的总产量为3.05亿支,同比增长17.31%(据3月22日《北京晨报》)。
记得笔者小时候的七八十年代,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穿“中山装”,上衣兜里插着两只笔的人,心里总是充满信任和敬意,也是那个时代最时尚的装束,以至于有些并不会写字的大小伙子在相对象的时候,也会故意在上衣口袋里插上之笔,把自己装扮成一副“文化人”的模样,甚至在社会上还有把上衣插笔的数量与知识水平学历相关联,称“一支笔是初中生,两支笔是高中生、三支笔则是大学生”。而在笔者的学生时代,也时常会把新买的几角钱一支的“新农村”拿在同学面前炫耀,至于能够拥有一支“英雄”,那就更值得骄傲了。
曾几何时,钢笔不只是用来写字,还是馈赠同学好友甚至是恭贺新婚之喜时尚礼物,无论对方是否有文化、是否用得上,送支笔都会让对方喜不自禁。然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西装和休闲夹克等服饰的逐步流行,钢笔的“荣誉身价”也迅速下跌,非但不再象征个人的一种文化品位,反而逐渐被认为是“老土”,而如今,除了在医院护士和一些岗位人员身上看到“口袋插笔”之外,几乎没有人再将钢笔作为随身之物了。
钢笔地位的变迁史,除了源于社会发展、审美变化、实用大幅减少之外,却也并不排除商业社会氛围的影响甚至对知识形象认知的转移。在一个“大学生满街走”的社会里,上衣兜里插之笔非但有些“不伦不类”,确实也体现不出什么知识含量,但在一个“大学生满街走”却又较普遍“拿不动笔”的社会,无论如何都是不容忽视的教育短板。就在日前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就有代表委员对时下社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失写症”表示忧虑,建议设立“汉字节”并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倡议。显然,要写好中国字,就需要笔不离身,而最能直接体现一个人知识涵养的表现方式,莫过于一支钢笔和行云流水的文字书写,因此,在厌倦了单调的键盘打字之后,钢笔回归人们的随身标配却也是情理之中。
尽管钢笔风潮的回暖还只是表现在高端收藏甚至有望迈入“奢侈品”行列,但有这种钢笔的心结在,钢笔在身就必然会成为永不落伍的时尚标配。据报道显示,借助于电商平台,看似很少使用的钢笔却呈现一派热销景象。在天猫搜索“钢笔”,一下能找到超过两万件商品。其中销量排在前九位的商品月销量就以过万,排在第一位的一款英雄钢笔甚至达到了3.3万件。京东商城目前有10.4万件“钢笔”商品在售,销量排名第一的一款派克钢笔已有超过4.9万个评价。这更说明钢笔和用笔写字甚至“写好中国字”已经悄悄回归我们的社会与生活之中。
显然,如果高校乃至用人单位在招录、招聘人才的过程中,善于引导和将规范书写甚至一手好字作为必要门槛,各种极具文明象征的钢笔势必会成为更多年轻群体的随身之物,而且无论上衣内外,兜里插着笔,心里不免就有一种“文化人”的味,行为上势必也就多一份规范。而在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从兜里抽出一支“英雄”笔,给对方留下一张潇洒飘逸的手写便条,这该是何等的“有范”。一个珍惜笔、崇尚知识形象的社会,才具有内外兼修的文明,笔不离身永远是最文明的时尚标签。(作者系天府评论新闻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