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师范教育应成为教师入职的刚性门槛

2017-01-19 09:59: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王定华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改进教师培养机制、模式和课程,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权威声音告诉人们: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专业性是教育发展的坚固基石,而师范教育则是教师基本功与专业素养的最可靠保证。近年来,由于教师来源不再局限师范教育,师范院校为求发展也随之跟着压缩师范招生。新年伊始,教育部明确表示,“十三五”期间全国181所师范院校一律坚守师范教育主业,成为培养教师专业成才的主力军。那么作为教师招聘这一直接关乎大学生就业的环节,也应该随之进行必要改革,与师范教育的发展政策相向而行,助力基础教育发展。

  当前师范院校师范类学生普遍专业就业比较难,难在何处?难在所有大学生不论应该还是往届大学生都可以参加招聘考试,参加考试的应聘考生基础十分庞大,竞争压力无形加大。也许有人会说,这叫人才的公平竞争,谁优谁劣,统一参加考试笔试、面试,立马可见。但这样招聘,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对教师的基本功与专业素养难以真实反映。一张试卷难以检测教师基本功,一次几分钟的面试难以发现专业素养。现在的招聘考试,师范院校学生几年接受的师范教育在当前的教师招考中,很难占据优势,他们多年修炼出来的教育真功夫实在没有机会呈现出来。相反,那些非师范专业学生通过如高考一般突击,顺利通过招聘的大有人在。有很多老教师感叹现在来的教师学历不低,但教育能力与过去的师范生很难同日而语。笔者因为工作关系,也多次听过青年教师的课,发现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对课堂驾驭能力确实比非师范毕业教师要强。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教师本是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但如今的招聘,却客观让专业性模糊化边缘化。

  当顶层设计已经开始强化教师专业性的时候,明确师范院校师范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主力军,那么,今后的教师招聘,是不是应该考虑将这些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毕业生作为优先录取教师的对象?或者将招聘职数拿出一部分指标直接面向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如果这两种举措得以实施,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政策倾斜吸引更多有志于从事教育的高中毕业生选择报考师范院校。高中毕业生选报人数增加,师范院校就可以吸收更多优秀学生,师范院校有了生源保障,不必担心有锅无米,也就不会随意缩减师范招生,导致办学名不副实,也就会全力以赴办出高水平的师范教育。

  对于非师范专业学生,有志于从教者参加教师招聘当然是好事,招聘教师参加的考生越多,选择优秀人才的几率就越大,而且这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需要,但前提是这些非师范教育出身的学生必须具备相当的师范教育功底与素养。仅靠教师资格证考试与入职教师的招聘考试远远不够。毕竟一次考试,一张试卷难以论英雄。因此,对教师资格考试与入职招聘考试,必须设立师范教育这个门槛,即凡是想报考教师资格证的,必须先修满师范教育学分,没有师范教育学分的,应该拒绝报考教师资格证。如果有了这一门槛,相信非师范学生的教师基本功就会牢固不少。同样,对参加入职招聘的考生,对入围的考生,不妨先要求他们到当地师范院校接受一期师范专业教育,合格者才正式录用。如果有了这一门槛,教师专业素养也就会有明显提升。

  如果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要增加师范教育学分作条件,教师参加招聘入围还要继续接受师范专业培训做最后依据,那么师范院校凭借师范教育传统的优势,自然会大有作为,他们也就自然乐意在师范教育这块沃土辛勤耕耘而心不旁骛。

  振兴教育必须拥有功底深厚专业素养高的教师队伍,师范教育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培养专业教师的可靠保证。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师范院校的职责所在,而与教师有关的招聘也必须与顶层设计紧密配合,将师范教育纳入教师入职的刚性门槛,唯有这种同步改革,教师的水平才会普遍提高,师范院校也才能在师范教育领域独领风骚。

  文/刘和平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