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黎禹君:解决“血荒”须完善献血机制

2016-06-17 11:06: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血托,散发小广告向病患兜售血液,获取病患需求后在网上有偿招募献血者以互助献血的方式有偿献血。南都记者发现被曝光的Q Q群仍很活跃,而百度贴吧、赶集网都有血托的身影。在以血液科著称的某三甲医院,有病人家属告诉记者,大多血液病重患都有寻找血托的经历。(6月15日《南方都市报》)

  我国奉行自愿、免费的献血政策,献血是社会爱心的重要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明文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公民无偿捐献的血液牟取私利。然而,血一荒,不仅病人及其家属慌,医院和血站也会慌。一些血托瞄准了法律法规的漏洞,把国家明令禁止买卖的血液当成商品出售,将矛头直指血液供给机制。面对病人及公众舆论的压力,某些机构还可能放弃制度底线,默许血托“发挥作用”,以解当下的燃眉之急。

  一边是由于“血荒”被迫停掉手术,一边却是血托挣得盆满钵满,治理此般乱象,迫切需要砍断“血荒利益链”。事实上,即使血托不存在了,“血荒”未必能缓解,还可能陷入这样的尴尬境地:手术只能延期,更多患者在等待中病情加重。由此可见,血托应该打,但更应解决“血荒”。

  无偿献血基础薄弱是“血荒”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无偿献血和有偿使用两者之间的不均衡造成的诚信问题是主因。2013年底,一家门户网站就血荒困局进行网络调查,近2000名受访者中,在回答“你认为血荒蔓延的原因”时,高达82.7%选择“献血用血机制不透明,丧失公信力”。社会上广泛还存在一种误解,认为既然献血是无偿的,为何用血有偿且困难?这显然是道德与市场互博的问题。

  导致“血荒”的原因还有来自医疗机构方面的因素。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临床业务量的增长进一步带动临床用血量的攀升。与此同时,大量患者集中于医疗资源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导致这些地方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供应紧张情况不易缓解。此外,部分机构临床用血不合理,出现不必要的输血,不仅增加了患者的风险和财务负担,还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

  因此,缓解“血荒”需先治“心病”,化解人们的献血疑虑,让公众明白有偿用血的“偿”不是针对血液本身,而是针对血液的采集、储运、保管以及临床输血、净化分离等成本而言的。当务之急是改变用血机制,血液募集和运作情况应透明公开,以消除民众疑虑、增强公信力、提升参与度。这样才能为公众“献血精神”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此外,临床用血要规范化。面对医疗用血供应紧张,医疗机构对输血指征要求应日趋严格,优化输血方案,降低输血量,减轻血库用血压力。因此,得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血液使用监管,以及优化血液使用。

  但总的来说,解决“血荒”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得完善献血机制,保障人们献血的合法权益,让献血成为民众的自觉选择。根据“血荒”的现实,修改完善《献血法》,严格规范管理献血和用血,确保献血和用血安全,并适度提高献血者待遇。

  作者:黎禹君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