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人民网评:陪伴,是给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

2016-06-01 16:49: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六一”儿童节恐怕是很多留守儿童既爱又难的节日。

  这一天,他们再次成为必须的话题,获得了比平时更多的关注。他们当中,有的收到了书籍,有的被接到城市里过节,有的获赠了免费保险,来自社会各界的节日礼物,让这些从小就承受着生命之重的心灵,得到一丝慰藉。

  也是在这一天,他们中的很多人更刻骨地体味到孤单,感受到与同龄人的差别。父母仍然远在他乡,山水迢迢日月长;生活依然窘迫,短暂的快乐消除不了年复一年的寂寞与愁苦。

  近年来,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群体状况,国家推出了许多相关举措,地方政府也积极寻求途径,帮扶留守儿童家庭,但大多集中在如何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援助上,并不能解决留守儿童的根本困境。

  留守儿童最缺失的是亲情,是父母的陪伴和监护,这是任何社会性关爱与救助所无法弥补的。然而,由于社会转型发展现状的困扰以及城乡二元体制的纠结,减少留守儿童家庭的撕裂的努力尤为艰难。呼吁留守儿童回归家庭,仍然需要社会外部的推力。

  每个人都希望有完整的家庭,类似毕节4个自杀孩童母亲那样,单纯为自己生活考虑、抛弃孩子离家出走的毕竟是少数,每一个留守儿童家庭都有不得已的选择。一方面父母在外打工条件艰苦,哪儿有活去哪儿,从一个城市辗转另一个城市,候鸟式的打工生活根本无法拖儿带女,另一方面,不具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保障,巨大的生活成本承受不起。

  毋庸置疑,过去数十年来,户籍制度在经济发展、稳定城市秩序、保障城市供给、控制城市规模等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短期内也不可能彻底废除,每一步改革突破都涉及社会群体利益的调整,但这并非意味着没有努力的空间。在一些中小城市,这样的努力探索的确取得了不小的成效。据媒体报道,陕西、云南、贵州等地,推动小城镇化建设,通过技能培训、税费减免、项目扶持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父母返乡就业、就近就业,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变“劳动力抽取式”的城镇化,为“家庭整体城镇化”。

  关爱留守儿童,最终是要实现减少留守、结束留守,期望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同时,打破制度围墙的阻隔,让留守儿童回归家庭,让他们的六一节充盈亲人的温暖与祝福,父母的陪伴,是送给留守儿童最好的礼物。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