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袭论文能毕业比抄袭本身更可怕
近日,吉林大学一篇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陷入疑似大面积抄袭的尴尬之中,被抄袭的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篇硕士学位论文,两篇论文大部分文字几乎一模一样。
涉嫌抄袭者吉林大学毕业生李锐的论文完成于2008年4月,且已经被学术论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收录,这意味着论文作者凭借这篇抄袭的论文已经顺利毕业。如果说某个学生的抄袭,尚可归结于个人学术品行不端,那么抄袭者居然能堂而皇之地通过开题立项、导师把关、机器监测、论文答辩等多个环节,拿到学位,这就是一个学校的丑闻,乃至中国高等教育的丑闻了。
笔者2012年硕士毕业,也经历了硕士论文的写作、答辩等环节,想就亲身经历谈一谈,一篇硕士毕业论文要经历的考察程序,借此或可说明一篇抄袭论文顺利过关的荒谬所在。
首先,毕业论文在学生毕业头一年的九、十月就要开题立项,学生要报告自己论文的主体思路与框架结构,一些严格的学校在开题阶段就要求学生答辩。也就是说,像新闻中的这篇论文,连大小标题都对原文一字不改、章节分布都与原文如出一辙,在开题阶段就有被发现的风险。没有被发现,只能说明开题就成了走过场,没人当真把关。
其次,导师指导贯穿了论文写作全过程。优秀的论文,往往倾注了导师的心血,能部分体现导师的指导思想。一篇抄袭的论文显然不可能是导师指导后的产物,这只能说明导师在指导学生中就存在应付了事的心理,也没有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再次,论文完成后要进行“查重”,即重复率查验,一旦论文在对比中被发现与数据库中的其他论文高度重合,就会被认定抄袭。这个重复率,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要求不同,但一般来说上限不会超过20%。机器是不会骗人的,只要论文送到机器检测,就很难蒙混过关。像本文中提到的论文,六章中有五章重复,连文末“致谢”部分也照搬,显然没有经过正规严格的“查重”。
最后,论文即便通过“查重”,学生还面临着答辩的考验。很难想象,面对五名左右的专家评审,一个大面积抄袭的学生,怎么在答辩中描述自己论文的出炉过程?怎么回答关于论文细节的专业提问?如果这样也能过关,说明答辩就是纸老虎,没有人动真格。
可见,从制度设计层面,我们并不缺乏严格的规定,按道理,一篇抄袭论文绝无可能通过。但恰恰在落实执行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打了马虎眼。显然,要最大限度地杜绝论文抄袭事件,除了加强对制度的严格执行之外,更要加大处罚力度。前不久发生的山东大学硕士论文抄袭案中,校方不仅取消了造假者的学位,而且取消其导师的硕导资格。希望吉林大学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此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段思平)
- 厅官再度被爆抄袭,调查该加码了2019-07-10
- 更应重视惩治文学抄袭的法律困境2019-05-09
- 钱江晚报:专业抄袭成“大师”,良心不会痛吗2019-03-01
- “抄袭整改方案”的形式主义必须破除2018-10-23
- “抄袭整改方案”的形式主义必须破除2018-10-22
- “0”分通报,启示背后的危机2018-09-17
- 对抄袭行为不能仅道德谴责2018-06-15
- 聚芝兰之香方能扫“洗稿”之臭2018-05-30
- 惩治抄袭作品,要批判也要法治2017-11-03
- 作文抄袭,别把孩子带沟里去2017-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