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蔡方华:刑法真拿号贩子没辙?我不信

2016-01-28 13:26:00 来源:中新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这两天看“女孩怒斥号贩子”的视频,看得心里很难过。女孩有东北口音,穿得很体面,不像个没素质的人,她在说到自己的遭遇、说到医院专家号被炒到数千元时,情绪很激动,眼泪哗哗往下掉。这场景因为格外真实,就特别打动人,让人无法不对她充满同情,也让人无法不痛恨号贩子。

  每当写到与医院有关的话题时,我总是格外小心,生怕自己因为臆测而误伤了好人。最初看到“怒斥”视频时,虽然有所触动,但还是劝自己冷静下来,不要妄加评论。但这两天,又读了很多追踪报道,有些话就实在忍不住、也不想忍了。

  人民日报的官微近日推送了一篇文章,说是三甲医院的专家号都能买到。记者通过实地走访,不仅在多家医院都“偶遇”了号贩子,而且多少摸到了号贩子拿号的途径。北京青年报记者通过追访事件的目击者,还原了事发医院的现场,揭露出号贩子霸道蛮横的面目,给人触目惊心之感。看来,号贩子猖獗的现象,并不仅仅出现在某中医院,而是在所有的三甲医院都不同程度存在。号贩子囤积抢占原本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已经成为北京这种大城市的一种社会病。

  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总是尽量把医院尤其是医生从号贩子的利益链中排除出去,这种做法可谓用心良苦。在医患矛盾本就复杂的环境下,“讲政治”也确实是必要的。我相信绝大多数医生都是好人,那些医术精湛的专家更不会与号贩子沆瀣一气。但是,医院里真的没有工作人员与号贩子内外勾结吗?我不太相信。

  火车票实名制之前,我长期关注铁路票贩子的新闻。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虽然票贩子经常被抓到、甚至被判刑,但几乎没有铁路内部人员因倒卖车票而受到刑事追究。是他们真的都很干净吗?不说你也懂。同样的道理,无论是从利益关系出发,还是仅仅顾及到医院的社会形象,医院都不愿意认真追查内部人员输送专家号的问题。只要医院想要捂住,外部查起来就很棘手。谁都要看病,执法者也不例外,谁会因为患者的投诉就揪住医院不放呢?所以,这件事细究起来,还是因为缺乏执法的动力。

  媒体调查号贩子问题,最后总是走到死胡同,胡同尽头写着几个大字:法律管不着。有人因此呼吁“让号贩子入刑”。我就奇了怪了,我们的刑法里不是有很多口袋罪吗?难道就没有一个罪名适合号贩子?不应该呀。虽然我是个法律门外汉,但我也懂得一个道理,刑法不可能穷举所有的社会事实,不能每出现一个新的违法现象,就单设一个刑事罪名。如果动不动就要“入刑”,刑法最后会变成一本谁也看不懂的书。号贩子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挂号资源,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以暴力恐吓行径威慑正常挂号的群众,甚至勾结医院内部人员倒卖号源,要说他们的行为不是犯罪,那我真不知道法律还有什么用场。要说现有的刑法真的拿号贩子没招儿,我也是不太相信的。关键问题,还是有没有人愿意真的下力气去管。

  号贩子存在,与优质医疗资源过于集中有关系。虽然一般说来,号贩子不会把医院搞得一团糟,也不会轻易伤人,但号贩子对社会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破坏医疗秩序和非法牟利,这是最表面的后果。最糟糕的是,号贩子现象破坏了人们对法律的信任,践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们觉得当一个诚信守法的老实人就活该吃亏等死。谁让你不认识号贩子呢?谁让你不肯多花钱而宁肯通宵排队呢?谁让你妈不是医院院长呢?这样的烦闷和憋屈长久在患者的心中积累,医患关系好得起来才怪。

  “怒斥”视频出来之后,医卫部门和医院的回应都让人很难满意。他们或许有难处,但也不是推卸和搪塞的理由。医卫部门应该与公安机关认真商议整治号贩子现象,寻求通过法律途径遏制这一非法行为。假如现行刑法真的拿号贩子没招,拜托哪位人大代表赶紧拟一个议案,带到今年的两会上去。如果号贩子问题一定要等到均衡医疗资源之后才能解决,我要是号贩子,我一定笑死了。

  (文/蔡方华)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