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敬一山:“90后频跳槽”背后的真问题

2015-08-28 17:56: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敬一山 (媒体评论员)

  与其杞人忧天地操心90后的就业浮躁,不如研究下这种“被择业”现象,消除不正当的干预,为所有90后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最近,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相关机构联合出炉一个《就业主力军就业趋势研究报告》,对90后就业情况进行了一些总结:从90后毕业生的签约职业来看,从事销售的比例最高,占17.3%。15.6%的90后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从对职业的忠诚度上看,47.6%的90后毕业生对第一份工作预期的工作期限在一年以内。

  一些媒体提炼出的新闻标题是,“近半数90后毕业生计划一年后离职”。虽然这是研究报告传达出的内容,但凸显这个新闻点还是有一些标签化的嫌疑。自从90后一代迈入职场以来,时不时就有类似声音,“90后就业心态浮躁”,“90后职场不好管”等。这种“一代不如一代”的感慨,其实当初也在80后身上抒发过不少,并早已被证明,对于任何一代人,简单化地贴标签都失之偏颇,毫无意义。

  就跳槽这事儿来说,几十年前因制度所限,多数人就业只能“从一而终”,在一个单位生老病死。可随着市场化之后,至少80后就业之后,跳槽就成为普遍化的现象。“年底跳槽”甚至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现象。频繁跳槽本身的利弊,是值得探讨的另一个问题,但这和80后还是90后的出身无关。所以,以孤立的数据来推论90后浮躁,没有太多根据。

  当然,相比于前辈,90后的生活压力普遍会小一些,而择业的自由度却更大一些。两种因素结合,一些90后在跳槽时可能更少顾虑,跳槽的可能性会更大。更多的择业自由,总体上更有利于年轻人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自己的事业。不过这也需要90后以负责任的态度面对自由,跳槽的前提是有相对科学的职业规划,是追求更好地自我实现,而不是漫无目的甚至到处逃避。

  之前曾有报道,一些90后就业是看父母意愿,甚至上网问“度娘”,找工作存在极大盲目性,撞上什么就是什么。对自己的志愿和实际没有清醒认识,盲目就业,也可能为今后的跳槽埋下隐患。不过这与其说是90后的问题,还不如说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问题。有些家长甚至抱着“你找不到好工作,我先养着你”的态度。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之下,可想而知90后子女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

  父辈对90后就业更值得担心的影响,还体现在另一个层面。在这份研究报告里有一组数据尤其需要关注:父亲在国家机关的90后毕业生平均签约薪资最高,为3614元,其次是父亲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平均薪资分别是2983元和2942元,而父亲在家务农的90后毕业生们的平均薪资是2552元。

  从这“等级森严”的薪酬数据可见,父辈们的阶层收入差距,在子女身上得到很大程度的“遗传”。如果90后的就业,很大程度被父辈的地位和影响所决定,择业变成了“被择业”。所以,与其杞人忧天地操心90后的就业浮躁,不如研究下这种“被择业”现象,消除不正当的干预,为所有90后创造更公平的就业环境。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