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奔胜:让“审批特权”见光就死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身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审批大权。这个权力要么决定着某些人的面子,像审批特殊车牌之类;要么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像大型项目落地审批;要么决定着资金的投向,像专项资金的使用,等等。掌握这些权力的人本来应该以公仆之心看待手中权力,用公平公正的方式行使权力,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但就有一些领导干部把公权当成自己的“小金库”,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给谁用就给谁用。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保留必要的审批是管理之需,也是公共权力之所在,但是审批权限无论落在哪个管理部门、哪个管理岗位上,都绝不是用来交换的,更不是要固化为哪个部门、哪个岗位的特殊权力。当前,各地正在进行权力清单建设,并予以公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作为与人民利益攸关的公共权力,必须让全社会知晓其有多少、在哪里、如何用。像宋建国这样把审批当特权、把权力当利益的腐败分子,就是希望权力事项越朦胧越好,就是要千方百计营造出“大权在握”的神秘感,以此来满足耍权、弄权、卖权的私欲。
运行状态决定着运行质量,公共权力行使中的一个基本状态就是要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权力才能更好地接受监督,权力特殊化的情形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纠正。因此,公共权力公开运行是大势所趋、反腐所要,权力公开不仅要公开行使权力的结果,更要公开权力行使的过程,把权力运行的整个状态都放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放在公平正义之光的照耀之中,这样的权力才不容易感染上“圈子病”。
让“审批特权”见光就死,需要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事情。当前,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正向纵深推进,这就需要拿出更多勇气和智慧来打赢这场硬仗,从根上铲除滋生“审批特权”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责任编辑:鲁珊珊
- “扔了就跑”:跑到哪里,跑到何时2020-02-21
- 制定完善“权责清单” 促进公正廉洁司法2019-07-22
- 问责切莫“柿子捡软的捏”2019-07-19
- 弃用权力,属于失职2019-02-13
- 勿被身边人“拉下水”2018-07-24
- 必须压缩“打招呼”的权力空间2018-06-01
- “宜化人心目中的神”是如何坍塌的2018-01-24
- 该清理的,不仅仅是"铁路乘车证"2017-12-06
- 中青报:政府信息公开的难点在哪儿2017-10-19
- 谨防“清水衙门”变腐败高发区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