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养老保险改革成功之道
在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诞生以前,恐怕从未有一项制度让人们如此纠结:围绕增加还是削减社会福利的争论从未止息,制度改革更是伴随制度发展全过程。综观世界,很多国家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养老保险改革困局,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存。
制度变革的挑战来自现实矛盾。人们期盼平等和幸福的老年生活,要求扩大制度覆盖面,持续提高保障水平。同时,经济增长波动,人口老龄化加速,预期寿命延长,以及一些国家由于福利支出膨胀或责任分担不合理引起公共支出压力巨大、企业负担沉重,又要求通过增加个人养老责任的改革提高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如何保持民众认可的保障水准、平衡各方的养老责任,考量着各国政府的智慧。在应对挑战中,有些国家表现出色。比如,德国在制度总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退休年龄、调整待遇等“组合拳”,用很小的变革成本,既减轻了财务负担,又保障了老年人生活;瑞典对养老保险制度模式进行了较大改革,并在改革过程中保持了社会稳定。另一些国家则不那么幸运。有的由于削减福利而引起人们的强烈抵制;有的在制度模式变革中遭遇失败;有的由于制度设计缺陷,覆盖率长期低位徘徊,甚至出现社会排斥现象。
成功国家的经验有很多,从大的方面看,它们都能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来设计制度;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适应就及时调整;建立了合理的养老责任分担机制;具有比较畅通的社会协商渠道。受挫国家的教训也有多种,其共性是:缺乏顶层设计,制度出现碎片化;照搬照套别国模式,制度水土不服;制度变革过于频繁,公众丧失信心。概言之,养老保险制度在解决问题中成长,随经济社会发展而演变。正确把握问题,从现实条件出发有效解决问题,是养老保险改革成功之道,也是保持制度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快速发展,引起世界关注。作为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短短20多年间就建立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的比较完整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放眼世界没有先例。我们对于坚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照套别国模式有着高度自觉,为改革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毋庸讳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未富先老;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养老金双轨制;养老保险基金统筹层次偏低,企业负担较重,各方利益不易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还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
树立公平可持续的制度理念。理念引导行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公平可持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相一致,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符合养老保险制度发展规律。公平意味着在人人老有所养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可持续意味着优化制度设计,提高制度效率,保持制度生命力。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前提下高度注重细节设计。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比较成功的国家,都很重视制度细节设计。比如,德国分情况详细规定了劳资双方的缴费责任;瑞典通过精巧的制度设计,建立了财务自动平衡机制。只有既注重顶层设计,又注重细节设计,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制度频繁变动,才能提高制度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目前,新一轮养老保险改革方案正在制定中,在前期充分调研和广泛征询社会意见的基础上,相信改革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细致性会大大提高。
畅通社会协商渠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为内容,在全社会开展广泛协商”。社会协商渠道的畅通,有利于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减少改革阻力,提高改革满意度。(张怡恬)
- 跑在时间前面2020-04-01
- 让全民医保更好保障病有所医2020-03-23
-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2020-03-13
- 央企不惧疫情稳发展 底气从何而来2020-02-19
-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2020-01-13
- 助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20-01-13
- 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2019-12-10
- 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师资短板亟待补齐2019-11-01
- “拒做作业”能否真正减负?2019-10-31
- 初心铸就千秋伟业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