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救命求助”被忽视该反思什么

2014-04-10 13:39:00 来源:长沙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漫画/朱慧卿

  一边是83岁老人在家中突发疾病,急需送医抢救;一边是小区门卫谨守“晚上9点关门”规定,拒绝夜间开门。两个多小时交锋,最终延误了老人救治时机,老人在送医途中不幸身亡……近日,这令人扼腕的一幕,发生在四川南充市顺庆区望江小区。

  这边厢,是老人突发疾病“等不及”、“伤不起”的就医诉求;那边厢,是小区门卫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的角色扮演,患者家属的心急如焚和小区门卫的置若罔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区门卫对业主的利益诉求失去了敏感的反应能力,当业主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无动于衷,“救命求助”被忽视,说到底是一种人性冷漠。

  作为一种可怕的社会心态,冷漠使得社会底线脆弱不堪。开门只是举手之劳,患者家属却遭遇了“开门难”,敲了大概1个多小时却还是没有反应。面对义愤填膺的业主,小区门卫却拿规定做挡箭牌——当人们可以为罪恶找到理由,哪怕是自欺欺人的理由,冷漠也就随之产生了。

  德国学者汉娜·阿伦特认为,每个人都顺从命令,并为服从命令的借口为自己开脱,看似平庸无奇的敷衍,却是现代社会危险的恶行。人们逐渐被制度同化,感觉不到自己身上人性与良知的力量。“制度至上”编织了一张密密实实的大网,在遏制他人良知的同时,也遏制了朴素的人性,让人性在挤压中变形,最终导致失范行为的上演。

  小区门卫借制度之名,以经济学的算计为内核,面对业主开门的诉求,采取了一种自我保护性的回避态度。在制度和人性的冲突中,小区保安选择了“死守规定”;殊不知,所有制度都有将人非人化的特性,习惯利用制度来回避人性责任、人文关怀,会让求助者伤心痛心乃至寒心。

  事实上,制度严肃性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在程序正义的前提下,对一些弱势群体和特殊情形给予适当的倾斜与照顾,并不会为制度“减分”,反而增加了制度的人性温度。即使“9点关门”的规定客观存在,小区门卫在请示相关负责人之后也应该可以放行。毕竟,在生命本位面前,一纸规定显得苍白无力。

  一起又一起的悲剧,一次又一次地击中我们、警醒我们:走出“庸常之恶”,需要更多的人性托举。即使在现代社会,人性依然是通往有安全感和人文关怀的公共生活的重要保障。(杨朝清)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