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鱼予:从宠物的殡葬看到了什么

2014-04-07 15:27:00 来源:荆楚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清明时节,陵园里迎来了众多为故人扫墓的人群,就连宠物墓园也出现了扫墓的高峰。近年来,宠物殡葬业正在逐渐被宠物主人们接受,生意也在猛增。但《法制晚报》记者发现,北京市大部分宠物墓地并无营业执照。北京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称,宠物殡葬业尚处于管理空白的阶段。

  6800安葬一只狗。(其中接宠物遗体至少200元,宠物火化100、 200、400元不等,200元-1800元的棺材,200元-1800元宠物骨灰盒,500元-1300元宠物墓碑,680元-2000元租墓地,50元-100元每年管理费)。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事发北京,我们的首都,试问这里的地价是否便宜到了最低限?是否有大量充足和闲置的土地?乍一看基本是无照经营,散兵游勇。就算有证根据何在?

  国务院从1997年7月21日就正式颁布了殡葬管理条例,不管是身处何地都要遵照执行。这些宠物殡葬经营者也许找的就是这个漏洞,因为这个条例只是针对人而已,动物没有规定。

  从科学家对地球上生物考证来看,人保护动物尤其是野生动物其实就是在保护人自己,只有保护生态才能保护人的将来。因为人也好、动物也好、植物也好、所有的生命,都共同生活在一个有机统一体之中,生态就好比是我们的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但是对于一只死去的动物有必要这样大费周折吗?难道没有更好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再看看我们贫困山区一年一个家庭的收入把,有人曾经这样形容“喝一瓶茅台酒,等于是贵州贫困山区一个家庭一年的年收入”,也许有点夸大其词,也许你会说:“他们的命不好,出生在了吃糠的地方,我的命好,该吃山珍海味,我的钱多,用不完,想咋开支就咋开支。”

  从刚刚报到的清明代扫墓再到宠物殡葬,你会想到如今人的价值观、社会观在何去何从吗?该不会是人类从蛮荒走向了群体的社会生活,高速发展出各种社会形态后正在慢慢的倒退,人类正在走向负面。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把先辈们当作镜子,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曾这样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

  在报道中言到:“一位老人来为陪伴了她14年的小狗扫墓”,不免让人心酸。老人把狗当成亲人,当成孙儿,也许她是省吃俭用才攒钱为狗买下墓地,自己将来呢?如果她的子女对她们多一些关爱,多一些看望,多一些陪伴,她们也许就不会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宠物的身上。我国几千年来的孝文化就曾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人呢?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老人的愿望不是家财万贯,而是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护好、保护好家园,才能留给自己更大的生活空间。

  作者:鱼予

责任编辑: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