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削手中权”的勇气
“拿出‘削手中权’的勇气”,是李克强总理近日对中央国家机关说的一句话。这句话点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对改革的众多参与者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现在越来越明白了,我们不是一般地讲改革要有“勇气”,要“碰硬动真”,要敢于“得罪人”,而是说,新一轮改革不但要突破观念束缚的障碍,更要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我们说要趟深水区,要涉险滩,深就深在体制的某些僵化,险就险在利益的那些固化。打破利益固化,不只是增量利益调整,更多的是要触动已经被固化的不合理的存量利益格局,向被心安理得拥有的既得利益开刀。十分明显,改革主要不是要“动”老百姓的奶酪,其中一个重要的“打破”,就是要改变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权力分配格局,就是要改革“管得太多、统得过死”的管理体制,就是要把权力“放回”给市场和社会。这就必然要涉及“手中权”的问题,必然会引起与权力相关的利益调整,必然会引出主要来自于体制内的某些阻碍甚至反弹,甚至必然会影响到改革的组织者、参与者自身的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要有无上的“勇气”和睿智的政治智慧,决不能望而生畏,决不能知难却步,决不能因为要照顾既得利益而顾虑重重举步维艰。我们不是讲“勇于担当”吗?就是要敢于冒这个风险,敢于拍这个板,敢于开这个刀,一句话,敢于“削手中权”。
拿出“削手中权”的勇气,同时也是对一些掌握着“手中权”的人们的要求。我们说,过于集中而又缺少制约的权力,会成为寻租的钓饵,会成为腐败的温床,这是对的,但恐怕并不是多数现象。比较普遍的是两条,一是因为“手中权”,在自己管理的领域,形成小团体和部门利益,所谓“一亩三分地”,碰也碰不得,动也动不了,这种“固化”,屁股决定脑袋,使有些部门、有些官员行政、决策,不是市场“决定”,而是利益掣肘,甚至他的“改革举措”,也往往受这个“出发点”的影响,反而进一步固化着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二也是因为“手中权”,有些部门、不少官员,形成了官僚主义的衙门作风和习惯定势,高高在上的 “朝南坐”,一推二拖的敷衍推诿,时时摇头、事事“不行”的管、卡、压等等,有的官员以此为惯,形成一套难以移易的固定“官式”,甚至从中尽享“当官”的感觉,要他放一下,还真难。这两条“固化”的打破,对某些同志来说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你要他“削权”甚至“放权”,就要有“割腕”的承受力,更要有“断腕”的勇敢和忍耐,总之,要“拿出‘削手中权’的勇气”,才能适应改革、跟上潮流。
“削权”需要勇气,勇气是一种自觉。我们很多同志,在前几轮改革中,都曾经是“闯将”,是“弄潮儿”,是坚定的“改革派”。千万不能到了新一轮改革之中,到了要打破既得利益固化的关口,就落到潮流的后面,甚至转化为改革的阻力呵!改革就是革命,而新一轮改革,由于它的特点和取向,更是一场“自我革命”,要有“给自己动手术”的主动和勇气才行!我们要有一颗公心,以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为重,敢于舍弃一己小我的得失、进退、荣辱和毁誉,尤其是舍得削弃某些“手中权”;也要有一点历史感,在新一轮改革中,以“削手中权”的勇气和自觉,再立潮头,再领风骚,再一次成为改革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千万不能“走向反面”——事实上,“削手中权”不是你情愿不情愿的事,这是大势所趋,是人民群众的无限创造力和市场的自主竞争力以及社会的强大活力的天然要求,我们还是看清方向、顺应潮流、掌握主动为好,与其成为 “革命的对象”,还不如争当改革的动力呢!
- 跑在时间前面2020-04-01
- 让全民医保更好保障病有所医2020-03-23
- 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制度保障2020-03-13
- 央企不惧疫情稳发展 底气从何而来2020-02-19
- 让制度红利不断“显化”2020-01-13
- 助力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20-01-13
- 让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2019-12-10
- 职业教育发展迎来春天,师资短板亟待补齐2019-11-01
- “拒做作业”能否真正减负?2019-10-31
- 初心铸就千秋伟业2019-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