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大国外交起步

2014-04-02 10:5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大国的外交并不等于大国外交,判断大国外交的一个标志就是,其外交是谈别人的事,谈世界的事,而不是谈自己的事。现在,中国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大国外交的经济硬实力,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也比过去大为增加,已经开始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解决那些涉及地区、全球和人类发展与和平的大事。

  尽管中国政府确立了“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中,外国感受到的却是中国日益强硬的外交姿态。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包括刚结束的两会上——多次向世界表示,中国核心利益不容侵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去年11月23日宣布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范围涵盖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划定,不仅是针对日本的反制措施,有学者认为,它也是中国对美国主导的东亚旧格局,所发起的一次空前无畏、空前有力的挑战,是对美国反应模式和反应能力的测试。中国此举所发出的信息非常明确:中国正在崛起,这个进程还在持续,美国必须承认和习惯;中国有勇气和能力反击美国发动的围攻,再也不会忍气吞声地默默承受;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不会放弃主导亚洲事务的天然权利。

  在中国的大国外交中,经济因素及内涵出现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外交为经济服务,变为经济服务于外交。一般来说,经济提供了外交所需的资源,而外交的目的,总是促进国家利益最大化,其中又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最大化。中国在过去30多年,外交主要是为经济服务,不但为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直接介入和参与引资和引智的具体工作,这个阶段的中国外交,很大程度上可称之为经济外交。

  今后,中国外交为经济服务的本质不会改变,随着中国利益向全球扩散,外交更要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外交服务于经济的具体内容有变,过去更多的是招商引资,自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后,外交今后更多的是保障能源安全。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全球第一,占到所消费石油的60%,未来这一比例还会上升。中国石油的来源比较单一,主要是中东和波斯湾地区。因此,保障中国的石油安全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任务。

  另一方面,中国也从过去的资本输入国变为输出国,在吸收外资的同时,中国也向外投资。最近10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FDI的增长率和总额两项指标均急剧上升。统计显示,从投资存量看,中国的FDI2003年为330亿美元,2011年升至4247.8亿美元。从投资覆盖情况看,截至2011年,中国的FDI已经辐射到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存量占89%。从直接投资对象国看,大部分集中在邻近中国的亚洲经济体。从投资企业的数量看,亚洲居首,欧洲次之,非洲居第三位。如何保障中国企业顺利地走出去,以及中国资本在全球的利益,对中国外交是一个新的考验。

  正因为外交服务于经济的内涵有本质变化,中国才需要利用市场和消费的力量,去实现过去不可能实现的一些外交任务。在引资阶段,经济的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外交受制于经济,但在中国成为能源主要买家,以及中国资本走出去寻找投资机会的情况下,买家的市场地位和资本力量,可以作为一种外交工具和手段,为特定的外交目的服务。例如,中国发展同中亚国家的关系就通过所谓新的丝绸之路计划,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开路先锋,将中亚国家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捆绑在一起,把中国商品和市场力量投射到中亚国家,将这些国家的发展紧紧同中国联系在一起。

  此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中国还会利用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参与全球治理。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庞大的市场和消费力量,仍是中国最重要的硬实力。相信中国会利用好这张牌,来达成自己的外交目标。2010年,中国就曾对日本暂停出口稀土以作为一种惩罚。这也是中国外交趋向强硬的一个原因。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外交的表述有以下几个重点:一是中国不会轻易改变和平发展道路和对外开放战略,但同时会加大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保护,包括维护中国公民和华人海外合法权益。这说明中国并不担心同一些国家发生小规模的摩擦和冲突。二是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巩固睦邻友好,深化互利合作,但强调要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决不允许开历史倒车。三是中国一方面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又表示要深化同各大国的战略对话与务实合作,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大国关系。这说明中国会进一步拓展同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关系,加大对这些国家的利益支持,同时也不想同美国等西方国家搞僵。四是中国会利用亚太经合组织举办国的机会,拓展大国外交,积极参与国际多边事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邓聿文)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