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谁笑纳了“送礼清单”上的礼金?

2014-03-03 09:24:00 来源:广州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某能源公司的“送礼清单”事件近日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不断发酵。背后的利益纠纷姑且不论,对照网上赫然列出的“重要部门”“公务人员”的礼金清单,人们更关注的是:清单上的人员是否笑纳了礼金?如果属实,又将面对怎样的追责与处理?

  企业通过送礼做人情、拉关系、谋私利的行为并不少见,拉出长长的需要“孝敬”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目录也非新鲜事物。宁夏、深圳以及成都等地企业曝出的“送礼清单”曾多次引发社会热议。去年,央媒报道的知名家电企业中秋客户关系维护计划,再次将官与商的潜规则和盘托出,一览无余地展露在公众面前。

  礼尚往来本属正常,但变味的“送礼清单”背后则潜藏着权钱的交易和腐败。企业“送人情”、“拉关系”最终不过是寻求经营便利和更大的经济利益。公权的约束力遭到弱化甚至失效之时,借由权利寻租,谋求私利的现象将成为必然。当“送人情”的潜规则成为官商之间的必要程序,当行政监督沦落为权利索求,企业为了更高的经济效益铤而走险,市场经济的良性竞争必将遭到严重破坏,最终损害的是全体公众的切身利益。

  面对种种类似“送礼清单”的线索,引起的不应只是舆论热议,有关部门更应闻风而动,果断追查,宁可证其无,不可任其有。而绝不能以“民不告,官不究”的消极态度,只作“网络围观”,当个清闲看客。

  唯有从司空见惯的小事抓起,才能打造好高效廉洁政府。只有把每一个“不正之风”的线索当作重要由头,才能避免养痈遗患。面对曝光的种种“送礼清单”,回避漠视和轻轻处理都无异于纵容。还事实一个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既是职责,也是应有的态度。(新华社记者 宋晓东、梁建强)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