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压缩三公经费应脱离“指标控”

2014-01-24 09:50:00 来源:郑州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截至目前,已有28个省市区的两会陆续召开。从各地公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发现,大多数省份的报告都提及了三公经费情况,并表态要过紧日子,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其中多个省份明确提出了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的具体压缩比例。压缩比例最高的为浙江省,达30%;江苏、宁夏、青海等均提出要压缩5%。(1月21日人民网)

  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新风中,各地提出压缩三公经费支出的具体比例指标,尤其是有的省份压缩比例超过10%,甚至达30%,呈现出了一组令人欣慰的数字。不过,应该注意的是,在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健全的阶段,指标控制是最简便易行的手段;在政府部门行为被“关进制度的笼子”过程中,单靠“指标控”来压缩三公经费支出,其科学性就值得商榷。

  2013年各地三公经费支出普遍出现较大幅度缩减,譬如福建削减了13.5%,甘肃下降了20%以上,海南文昌市降幅为13.7%,武汉市同比下降16.5%……全国人大代表叶青就此指出:这与2012年底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有关。“八项规定”从遏制公款消费、控制出国等源头约束了三公消费,使得各地政府部门三公支出缩减。

  如果条分缕析地审视各地三公经费支出的下降,公务接待费用瘦身和因公出国(境)费用压缩贡献了相当的比例。譬如海南文昌市三公经费支出总体下降了13.7%,其中公务接待费和因公出国(境)分别下降33.5%和54.1%。也就是说,在三公经费缩减中,占三公经费60%以上、金额最高最难管的公车经费压缩,并没有做出绝对贡献。

  事实上,在“八项规定”之后,中央又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和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公务用车、会议活动、办公用房、资源节约等均做了明确规范和规制。关于公务用车,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正如叶青的观察:在现在的基础上,三公经费还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压缩空间,其中之一就是公车改革问题。

  以此来看,各地提出的今年三公经费支出压缩指标,是多还是少呢?这显然很难判断。事实上,各地公车改革尚未大面积铺开,如果这项改革在今年拉开大幕,那么各地三公经费支出缩减远超过5%,是轻而易举的事;如果仅仅从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节庆论坛会展等方面压缩三公经费5%,也不是没有可能,却在推动公车改革方面有失诚意和动力。

  只有政府部门的行为完全纳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的笼子后,明确缩减比例才具有不凡的意义。也就是说,缩减三公经费需要以改革进度和指标双控,单靠“指标控”可能会遮蔽改革的紧迫性和延迟改革的进度。(燕农)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