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到底该不该放假?
今年除夕不再放假,引发了社会的关注。
除夕放不放假首先要看为什么。记得在六年前,除夕是不休的,但后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除夕应该休,所以才把它列入法定假日。
我认为这是对的。首先它是对传统的尊重。春节和“年”,过的是传统,而除夕才是真正传统意义上的“年”。这是因为年有着久远而深厚的来历。年,其实是农耕时代古人对自然时序的一个概括。从前农人要种地,于是通过对太阳、地球、月亮的观察,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和春夏秋冬四季,于是才有了春天的播种和秋天的收获。但古时人们以为丰收是神带给人类的,于是每到秋季,人们都要祭神。还把土和种子、肉拌在一起,敬土神、雨神。在《蒙古秘史》中也把一年称为“一草”,是一个“季节”,这种古老的时间观念和祭祀活动一直延续了千百年。大约到了原始社会后期,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这个“丰收”原来不单单是神给予的,也是自己的先人带来的,于是祭祀年时,也把“祖先”和神放在一起祭祀。这是人类认识自然和自己生存历程的巨大进步。到了近代,这种祭祀就更加的明显和突出。每到“年”,特别是“三十”(除夕)晚上家家都要挂上“家谱”,祭祀自己的祖先或上了岁数的老人,这称为“有祖而尊”。
另一方面,除夕放假是对习俗的尊重。大家习惯在三十这天要在天黑前赶回家,祭祖、看望爹娘都在除夕这天完成,如果除夕赶不到家,就似乎没有赶上“年”,就连“春节联欢晚会”也是在除夕进行。所以其实除夕才是人们生活中、传统中、自然和历史意义上的“年”,是传承至今的习俗。
因为是传统,因为是习俗,也就“不以意志为转移”地形成了一种规律:就是这天不放假,也免不了要回家的人提前“请假”往家赶,而在事实上也造成了各单位提前“放假”,或者宁可调休也要放假。其实传统,就是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比如过年放鞭炮,到底放不放,说法不一。可我觉得与其讨论放不放,不如解决“放”什么的问题。如果放的鞭炮和烟花,是低污染或无污染的,那放一放又何妨?既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又延续了“传统”,何乐而不为?
多少年了,我们在不断地探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春节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重要的特点是“生活性”“活态性”“民间性”。所以我觉着,莫不如留住“除夕”放假,让这个规律延续下去。(曹保明)
- 新华网评:别让家长的“教育攀比”玩坏孩子的假期2018-01-22
- “科比假”放出公司人性化2016-04-15
- 别跟我提放假2015-07-07
- 为儿童撑开“保护伞”2014-06-02
- 窗口单位如何放假?2014-04-09
- 发年终奖,也是一场秀2014-01-13
- 发年终奖,也是一场秀2014-01-12
- 怎么放假当看国情2014-01-09
- 放假70天无须争相仰望2013-12-28
- 徐达内:年轻人的话语霸权201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