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深圳特区报:构筑防止财政补贴 乱补的“防火墙”

2014-01-03 15:46: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年终岁尾,往往是企业获取财政补贴的高峰时节。据统计,2013年10月份以来,沪深股市至少有35家上市公司,共获取了超过11亿元的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在扮靓上市公司业绩的同时,也成了为部分企业遮丑的一道“挡箭牌”。

  事实上,在我国经济社会的诸多领域,均存在着财政补贴乱补的现象。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对此加以遏制,那就不仅会导致财政资金本身的极大浪费,还容易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反作用力,诱发更多的产能过剩甚至贪污腐败问题。

  从性质上来看,财政补贴是国家财政为了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目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的一种补偿。应该说,财政补贴是世界各国均存在着的一种再分配手段,对于协调政治、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利益矛盾、保护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财政补贴范围过广、项目过多,也会带来诸多的弊端。它会使价格关系扭曲,掩盖各类商品之间的真实比价关系,加剧财政困难,削弱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财政乱补还是诱发产能过剩屡禁不止、削弱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根源。从获得财政补贴的企业类型看,化工、钢铁、LED等产能过剩领域最为普遍,而这些大多数是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严重的产业。在一些出口加工企业中,套取出口退税等财政补贴已成为他们生存的基本法则。少数人员利用财政补贴中的漏洞大肆骗税,中饱私囊,完全违背了财政补贴的初衷。

  财政补贴之所以会变成乱补,主因还在于相关的制度不完善。这又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一些地方政府“唯GDP”论的思维作怪。由于被补贴的企业大多数是当地的产值大户和纳税大户,地方政府为保住GDP而不惜动用老百姓的血汗钱进行不必要的救助;二是财政补贴政策自身的对象、标准不规范,导致补贴范围过大过滥和重复补贴。以光伏产业为例,财政部、发改委等国家多个部委都有针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政策,其结果,光伏产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很快步入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此外,财政补贴的随意性太大,客观上就会给那些不法之徒以可乘之机,一些用于重要产业和民生领域的财政补贴资金,成了他们雁过拔毛的“唐僧肉”。

  政府的财政补贴运用得当,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过度的、不适当的补贴必然会降低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也造成了财政资金的巨大浪费。因此,要防止财政补贴变成乱补,就必须加强财政资金管理的顶层设计。这包括强化财政补贴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和损公肥私行为出现;适时适度地调整财政补贴规模,大力提高财政补贴的效率;健全财政补贴的监督问责机制,对违法行为加大查处的力度,提高不法分子的违法成本等等。只有尽快构筑防止财政补贴变“乱补”的“防火墙”,才能使财政资金真正用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事业的“刀刃”上。(李长安)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