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正视保障房意义

2013-12-24 10:37:00 来源:经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近日,某商业地产公司负责人表示,不主张大规模建设保障房小区,并称“相当一部分保障房小区很可能会成为未来的‘贫民窟’。”

  住建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新开工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达630万套,基本建成470万套,已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不过,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一些保障房小区的位置较为偏远,硬件配套设施不大完善,入住居民生活还不是很方便,确实需要进一步改善。但如果以此简单认定保障房小区会成为“贫民窟”,并进而否定大规模建设保障房,无疑是错误的。

  目前,不少中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较差,城市中还存在棚户区、城中村等社区形态。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蜗居远不如在保障房住着舒适,拥有一套住房是他们的梦想。虽然目前很多保障房一般建在郊区和城乡结合地带,但并没有过于远离市区和城市公共服务覆盖范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相关硬件配套设施会逐步完善起来,甚至可能摇身一变为城市的黄金地段,这样的例子在很多城市并不鲜见。

  事实上,保障房的“含金量”高不高,关键看政府有没有决心建设好、管理好。与其担心出现“贫民窟”,倒不如从服务百姓的角度出发,转变保障房投资建设模式和思路,更多吸纳社会资金投资保障房。同时,尽量将保障房小区与商品房小区混合或者交叉建设,并提升小区周边的各种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这样更切合实际,也更符合群众的需求与呼声。(何 勇)

责任编辑:鲁珊珊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