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北京地铁拟涨价,莫苦了“刚需族”
胡 艺
无论何时、无论多远距离,花2元就可以坐遍北京地铁,这种局面未来将会改变。日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11月15日 《新京报》)
有报道说,北京市去年投入175亿元补贴地面交通和轨道交通,以维持公共交通低票价制。北京一半以上线路公交刷卡降到了4角钱。只要不出站,乘客花2元钱可以在北京地铁线路之间自由换乘。北京的公交低票价政策为公交优先树立了样板。然而,此时却传来北京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的消息,未免让人有点遗憾。
通过经济杠杆的作用,引导民众错峰出行、改善拥堵的交通环境,政府拟出台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的初衷并没有错。但是,政府出台新政策前要考虑到民众在高峰时段乘坐地铁上下班的刚性需求。上下班高峰时间,地铁拥挤,容易发生碰撞、摩擦。乘客不会不知道这个事实。如果不是有出行的刚性需求,如果不是居住地离工作地太远,他们又何苦在高峰时间与他人争夺拥挤的地铁资源?
除了部分持有优惠卡的老人与游客坐地铁观光以外,并没有多少人没事找事,在出行高峰时间,故意去挤地铁凑热闹。从这个角度看,政府拟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政策,除了增加一些城市刚性出行者的经济负担外,能在多大程度上给“肥胖”的地铁“减肥”,值得怀疑。
而且,在地铁、公交资源配置不充分,人口基数又太大的现实语境下,非要用价格杠杆的手段将一些刚性出行者挡在地铁之外,或许只能逼着一些工薪族去买私家车或改坐公交,继续给拥挤不堪的道路施压。
在笔者看来,应对地铁拥挤的问题,政府应该思考把城市公共交通当成公益事业来做。一方面要坚持公交公益属性与低票价政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公交行业的投入力度,加强公交、地铁网络建设,提升服务质量,让市民以后出行更便捷,出行成本更低廉,引导不买车、不开车的交通氛围。
- 齐心协力拯救儿童乞丐2017-02-13
- 杨丹平:地铁涨价难以撼动市民乘车“刚需”2014-03-23
- 尊重不被说服的权利2013-12-28
- 陆文江:地铁调价须找到平衡点2013-12-15
- 地铁延误说明 不该只是一张纸2013-12-11
- 是不是地铁“蝗虫”谁说了算2013-11-14
- 伦敦市长的恭维能当真吗2013-10-17
- 公交服务需细化应急预案2013-09-18
- 留住廉价公交标杆又何妨?2013-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