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庞岚:晚会节俭 体育赛事也一样

2013-08-15 10:34:00 来源:法制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审计署、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容易助长不正之风,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群众意见很大。据新华社

  奢靡办晚会、用公款追星的现象已经存在了较长的一段时间。早在2008年1月,文化部与发改委等部门就曾经联合颁布过一个相关意见,严禁政府有关部门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利用公款邀请演艺明星举办节庆活动,减少节庆大型演出活动的数量和规模。2011年4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一个实施意见,要求清理和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等活动。

  但是,豪华演出和庆典活动却并未因此收敛。2012年,西部某贫困县还试图斥资几千万元开办明星演唱会,后迫于舆论压力叫停。

  这一次,五部门联合发布通知,要求节俭办晚会,力度显然更大,相关的通知也更加详细,但实效如何还有待检验。其实,晚会是否奢华还不是最重要的,大家最反感的是政府追星、纳税人买单。如果是私企赞助的晚会,更应该体现的是一种“市场行为”,节俭是应有之义。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庆典、晚会完全属于市场行为,企业自然而然地会计算投入与产出,除非负责人脑子短路,否则不会一味追求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

  所以,除了禁止晚会、庆典的奢靡之风,还应该看好财政资金,严管政府、国企的行为。“节俭办晚会”的要求在落地后,要警惕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况。

  例如,《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说近年来各地纷纷争办大型的体育赛事,把体育赛事当做形象工程。那么,文艺晚会不让大操大办了,体育赛事会不会如火如荼?

  归根结底,一些地方之所以能够公款追星、奢华办晚会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因为手里有钱,或者是借钱太容易;二是因为钱怎么花自己说了算,不用征询纳税人的意见。如果不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好比堵住了天价月饼会出现天价粽子;不让送购物卡了,还可以帮领导的支付宝充值。

  所以,要达成“节俭办晚会”的目标,除了提倡、号召,还要看到实际效果。我们更需要的,是加大财务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审计制度。

  对此,今年3月的《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经总结说:第一,财政部门要严格把好预算关,不得将邀请明星的费用纳入经费预算。其次,人大不仅要审批政府的财政预算,更要监督这些钱是否花在正当处。第三,纪检监察要从滥用公款、渎职、贪污等方面追究“公款追星”者的法律责任。第四,新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要加强舆论监督,让“公款追星”这种为满足个人或小团体虚荣心而伤害百姓利益的事为公众所不耻。

  正所谓知易行难,纪检监察部门在看明白之后,还要做得明明白白,让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评论员 庞岚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