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为何高设
我国生态赤字大,欠账多,生态红线设置高于现有资源量,就是为了倒逼我们加快生态修复、保护环境
近日,国家林业局启动生态红线保护行动,划定了林地和森林、湿地、荒漠植被、物种四条生态红线,其中要求全国林地面积不低于46.8亿亩,森林面积不低于37.4亿亩,湿地面积不少于8亿亩,治理宜林宜草沙化土地、恢复荒漠植被不少于53万平方公里……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几条生态红线大多高于我国现有资源量。一般而言,红线设置大都低于现有“家底”,生态红线为何要高设?
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我国生态赤字大,欠账多,生态脆弱地区已占国土总面积的60%以上,现有的生态状况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相比,差距较大。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少地方的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如果过分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及时转型,生态保护、治理和修复不尽快加力,蓝天、净水、新鲜空气等优质生态产品,将在越来越多地区日益成为奢侈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直面我国生态透支严重的现实,高设生态红线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它是永续发展的保障线,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人民生态需求的底线。高设的生态红线倒逼我们通过努力尽快改善生态,进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
生态红线虽然高于现有资源量,但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以森林面积为例,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结果,我国现有森林面积29.25亿亩,近些年我国每年造林八九千万亩,照这个势头,再过几年就能达到37.4亿亩的红线。
但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我国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状况恶化的趋势还在继续。在发展冲动和政绩推动驱使下,不少地方还在继续透支着本已脆弱的生态,林地、湿地等还在被乱征滥占不断蚕食,空气、土壤、水体等污染还在进一步加剧……
如何扭转这种势头?改变还得下猛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强调,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
严格的制度约束、严密的法治,自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力保障,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以落实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增强坚守生态红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笔者不久前去延安采访退耕还林,对市长梁宏贤的一番话印象深刻。“延安的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做得很好,继续干好,政绩效应并不明显,但它事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怎样的延安,所以丝毫不能懈怠。”正是有了这样的政绩观,延安的领导干部一任接着一任干,退耕还林14年,林草覆盖度提高21.7%,不久前在国家政策还没明确的情况下,又自掏腰包30亿元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经济指标上去了,生态环境恶化了,人民群众连畅快呼吸都不能,这样的发展有何意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增长和发展,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虚假繁荣。我们的领导干部,要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严格树立红线思维,为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好家园不懈奋斗!(顾仲阳)
- 网络版权法律保护红线不可侵犯2014-06-24
- 让水安全成生态红线2014-04-25
- 守住国产疫苗的安全红线2013-12-27
- 守住国产疫苗的安全“红线”2013-12-26
- 确保形成的制度长期管用2013-12-16
- 亮起心中的“红灯”2013-09-21
- “百姓有能力消费200万房子” 任大嘴谬在哪里2013-09-11
- 让生态红线成为不能逾越的雷池2013-08-05
- 习近平强调的“生命红线观”咋理解?2013-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