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审视女骑警不可“单维度考量”

2013-05-28 11:31: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5月26日,大连市退休警察赵明向政府申请,公开包括养马成本在内的女骑警有关信息。他质疑,女骑警严重脱离了国情实际,是乱花纳税人钱财,应予取消。(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这一纸申请,甫经曝光,就像投进舆论湖面的石子,激起轩然大波。女骑警的存在价值,也成公众热议的话题。而公众态度,也莫衷一是。

  毫无疑问,敢于质疑绝非坏事,赵明“啄木鸟”式的挑刺,并申请公开女骑警设立的审批背景、人员编制和社会效益等,也体现了强烈的监督意识与权利觉悟。不过,也有不少网民持有异议:女骑警这道风景线,如今堪称大连的“形象代言”,它让大连有了别样风情;对游客而言,在街头邂逅女骑警,能沁人心脾,带来视觉享受与快感体验。它的“磁力”,可兑换为人文气质和旅游价值。

  这两种观点,各有其道理。应该说,评判女骑警的价值,理应多面权衡。若追根溯源,在建立之初,对女骑警的定位,就不止是“警权符号”,还有制造景观效应。女骑警的观赏性多于治安作用,“一饱眼福”的意义甚于职能行使本身。

  正因承载礼仪表演、象征性巡逻等功能,有人认为女骑警已沦为“花瓶”,背离了警察本职,是“越位担当”;也有人针锋相对,觉得女骑警之“秀”不等于纯显摆,把警察职能窄化为“维护治安”,也有失偏颇,忽略了职业的交叉性与延伸性,形象宣传、与民亲近,也是警察价值的外延。

  谁是谁非,难以定论。审视女骑警,不可“单维度考量”。围绕女骑警的争论,或可化约为“治安本位”与“审美”的价值次序之争。这些争论,并非无谓的口舌之争,而是有经纬度的“参考系”——对女骑警的价值审思、改制必要性的探讨,都颇具意义。佘宗明

责任编辑:鲁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