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科研成果为何“躺”在杂志上“睡大觉”

2013-01-21 20:42:0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产学研结合”,这个表述,以往我在课本上常看到。不过,一直以来,我对它缺乏清晰的感知的认识。直到近日,我去跑了一则新闻,才对它有了更明晰的了解。这个新闻,有点“喜报”式的——四川省主持和参与的40个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据省科技厅介绍,这是近年来四川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最多的一年,居西部地区第一。

  采访中,我得知,这次获奖与往回获奖最大的不同是第一完成单位主体更多是企业,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它改变了以往第一完成单位是科研院校的结构。有关人士说,这是个好趋势,它充分调动了企业、学者的积极性。

  当然,对我们市民而言,科技发展或许还没“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得亲切。可试想一下,当我们衣食住行都充满了对网络、手机等的依赖,谁能说,技术进步不是跟我们的生活休戚相关呢?

  当然,科技界有科技界的说法:这是个学界与实业界的良性互动,是一种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典范,值得广而推之。

  但在采访过程中,我倒是想到另外的问题:基于当前“发论文才能评职称”的大环境,学者们疲于应付式的研究,应付式撰写的论文,更多还躺在各种级别的杂志上睡大觉。学者的研究,不一定能产生真正的生产力,成了学界的一种普遍现象。

  以此看来,呼唤更多学者走出研究室,走进企业,也呼吁更多企业走进研究室,走近专家,做到产、学、研紧密合作,真的挺重要。这,或许也是避免科技成果在论文中“睡大觉”的不二法子吧。秦岭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