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最强大脑”齐聚上海将带来什么

2018-10-31 14:07:00 来源:光明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10月29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海·滴水湖)开幕。包括26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多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世界著名学术奖项得主在内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以及3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中外杰出青年科学家,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一场原创科学思想和科研成果的智慧盛宴。

  这是一场堪称地球最强头脑风暴的盛会,如此大规模地将跨学科的诺贝尔奖得主聚集在一起,在中国实属首次,全球范围也非常罕见。聚滴水之力,汇百智江河。世界顶尖科学家在三天的会议里围绕创新发展畅所欲言,交流光子科学与产业、生命科学与产业、创新药研发和转化医学、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学主题,通过脑力激荡的形式,碰撞出最绚烂的思想火花。此次会议,不啻在上海打造“全球科技达沃斯”,对中国基础科学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从人类开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火种,科技之光就一直伴随着文明进步,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前行,无数科学家孜孜不倦,致力于各个科学领域的研究,为人类社会不断点亮“科技树”,摘取科学世界的智慧果实,为全人类的共同命运找寻解决途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完善。今天,“最强大脑”齐聚上海,这本身就是对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肯定,是点赞中国智慧的体现。

  在科学领域里,基础研究是最为重要的,是一切研究的基石。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主席、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罗杰·科恩伯格指出,“协会的宗旨是希望推广基础科学研究,同时培养一批年轻科学家。”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成功概率并不大,经常要面对各种挫败,也没有短期回报,一项基础科研成果可能要经历数十年才能得到应用。

  正因为此,基础研究不能有功利心,要具备坚毅拼搏、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要甘于坐冷板凳,有为科学奉献的思想准备。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相对落后,对基础研究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具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较少,与科技大国的形象不符,需要抓住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办的良机,借此夯实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厚土壤,培植更多年轻科学家投身基础研究,为中国未来科学发展架桥铺路。

  科技与人文相辅相成,世界顶尖科学家走进中国,有助于科学家了解中国观点,理解中国立场,也有助于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与交流。基础研究需要自由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需要最广泛的合作、交流,特别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的学术交流,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

  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落户上海滴水湖,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大会,诺奖得主们对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实验室技术的分享,将为中国未来的技术孵化和技术转移提供样本,提供高水平的支持。同时,把全世界顶尖科技资源与中国庞大的市场资源进行嫁接,将有产业化前景的全世界顶尖科学家系统地、持续地引进中国,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原创科技诞生的起源地、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策源地,就在前方。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