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杂谈 > 正文

善款发霉爱心怎么保鲜

2012-12-28 15:25:00 来源:北京晨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网曝募捐箱里的捐款已发霉(资料图片)

  网曝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12月26日《新民晚报》)

  人们积极围观的原因在于:使“善款发霉”犹如那私自挪用善款,两者除了性质存在迥异,最终都是糟蹋了公众的爱心,有弊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不管背后的监督主体是谁,都已失信于众。

  具体到成都红会的主体,显而易见,撇开成都红会是否“单方违约”的纠葛,即便协议中未规定成都红会应管理募捐箱的内容,但旨在慈善救援的“红会”,为了更好地募集捐款,基于道义和职责的角度,显然也有管理募捐箱的义务。尤其是对募捐箱置若罔闻的情况下,仍旧任其摆设,不对公众进行告知的义务,无疑也脱离不了“伤害公众善心”的指摘。或许每一个个体的捐助数量微不足道,但是“集腋成裘”的道理、“礼轻情意重”的常识都知晓吧?

  糟蹋公众的善款、践踏公众的善心,一再失信于众,公众的爱心也终会“变质”,人们不再轻易捐助、也不再轻信慈善组织,献爱心时附加着“爱心会不会遭利用”的思量。而诸如“善款发霉”的荒诞也只会让人们献爱心时有了诸多顾及。尽管成都红会只是我国红十字基金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但在红会已成众矢之的的当下,“善款发霉”的丑闻一出,对于红会形象显然也是百害而无一利。

  杜绝“善款发霉”的重演,挽救自己的公信,为公众的爱心“保鲜”,红会于今也应当省思。(刘孙恒)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