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会善款发霉,源于监管责任“长毛”
昨日,网爆成都市红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负责人表示,原本应放在公共场所的募捐箱,有些被严重损耗,甚至被盗,最后超过500台募捐箱被弃于仓库。(12月26日 新京报)
社会公众出于无私的爱心,将积攒的或多或少的钱财捐献给红十字会以解救受灾受难的群众,可爱心换来的却是冷漠和疏远,直至装着善款的捐款箱被弃之入库,或者丢失,或者善款长期无人管理以至于发了霉长了毛。爱心本就脆弱,经不起长期的冷漠,发霉的善款一事,暴露出的是成都红十字会监管责任的松散,当责任长期被“雪藏”,不“长毛”才怪呢?
参与社会救助公益事业,本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各方的积极参与。红十字会作为一个半官方性质的社会组织,本来就应该当仁不让的承担起首要责任。况且,参与捐款活动,既已与企业有约在先,有企业的无私捐助贡献出了三千个募捐箱,又有众多社会公众的无私善款支持,成都红十字会轻松收到捐款,本就应认真对待每一份捐款,保管好捐款箱和每一笔捐款,及时将善款登记入帐,该下发的下发,有特定捐款对象的及时发放到特定对象手中。事实上,成都红十字会却辜负了众多的爱心。
虽然双方未对募捐箱的管理、丢失等内容未明确进行协商,责任也未厘清。但作为保护钱财之用的募捐箱,保管之责,成都红会方面有基本的保护之责,募捐箱都保不住,近30个募捐箱丢失,箱内有没有钱,又有谁来为这些箱子负责呢?
成都红十字会疏于管理、责任缺失,并不是个案,从中国红十字会因管理松散引发郭美美事件而导致自身腹背受敌,到中华儿慈会因所谓的操作失误发生“小数点”风波,突显了当前社会公益组织管理混乱、责任缺失的痼疾之深。成都红十字会方面,与企业合作从2008年设立的募捐箱开始募捐,直到2012年6月才开箱清点捐款数额,本来是为解决地震灾害的捐款,拖延至今,红会才派人到仓库,清点募捐款。同时,数百台募捐箱被闲置。这样的懈怠之责必须要问一问追一追才是。
箱之不存,款将附焉。没有了捐款之善人,没有了热心公益事业的企业,红会等公益组织难道没有存在的危机感吗?红会方面还是要经常的对红会日常事务加强管理,不时的把责任拿出来晾一晾,别让身负的责任“长了毛”,更别让善人善行冷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