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语境 也是一种警示
2012年12月21日,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世界各地都有人惊恐,有人不安。等到这一天安然度过,太阳照常升起,街市依旧太平,惊恐不安的人终于发现,“世界末日”的确只是一个传说。这一传说来源于古玛雅人历法计算中的纪元转换,12月21日是上一个纪元的结束,也是新纪元的开始,这一天如果称为“世界末日”,那么也可以称为“世界始日”,与今天人们理解的“末日”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所谓“世界末日”,有人出于迷信或无知而万分惶惑;有人利用“末日”概念散布谣言,制造恐怖气氛,甚至传播邪教,必须依法惩处;更多的人把“末日”当作一个无伤大雅的话题,以类似过节的心态,度过这个料定不会发生意外的日子。正如鲁迅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从中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于“世界末日”传言,不同的人生发出不同的感受,或引申出不同的意味,当在情理之中。
最近看到杜邦公司就“世界末日”传言制作的一个公益广告,颇受启发。该广告提出,“世界末日”之说已被证实为无稽之谈,但人类并不能因此高枕无忧,人类目前最大的危机是人口爆炸,人口增长为地球带来的巨大负担,主要体现在粮食短缺、能源匮乏和安全防护三个方面,惟有不断运用科学和创新的力量,才能为解决危机提供现实的选择。
如果只是把“世界末日”传言当作无稽之谈,把传言引发的恐惧、感伤、吐槽、喧嚣都当作无病呻吟,这个话题就有点儿“浪费”了。其实,从“末日”语境当中,可以发掘出丰富而深远的警示意义。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毕竟地球和人类都正处于“生长活跃期”,“末日”不可能以一种猝不提防的形式突然降临。但是,正因为地球和人类处于“生长活跃期”,地球和人类的活动(特别需要强调人类的活动,因为人类的活动对地球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严重不当,或者失去了基本的自律自控,那么从逻辑上说,地球和人类的活动本身产生“自杀”式效果,从而使“末日”提前来临,这种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所以,如果我们足够聪明和敏感,就不妨把看似荒唐的“末日”语境,转换成为一种理性的警示,时刻提醒自己——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既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也积累了无比深重的危机,如果我们缺乏清醒的意识,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局部和地区的矛盾,并为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找到解决方案,那么危机积重难返,恶性循环愈演愈烈,“世界末日”真的随时都可能来临!
物质文化越是高度发达,人类越应当对当下境遇和未来命运保持高度警醒。据报道,英国企业家荣·塔利恩和剑桥大学天文学家马丁·里斯、哲学家休·普莱斯,在“世界末日”传言沸沸扬扬之时,宣布成立“存在风险研究中心”,招聘全球各地哲学、天文学、生物学、机器人研究、纳米科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一个专门评估人类文明风险的智囊团。目前,三人正式提出人类文明“四大警钟”之说,四大警钟包括气候变化、人工智能、核战争、生物技术失控。从三人提出的“四大警钟”,到杜邦公益广告提出的“三大危机”,都凸显了有识之士对世界共同难题的严肃思考,以及对人类文明风险的深切忧患。
“世界末日”传言既是无稽之谈,安全度过这个“末日”,就无异于一次惬意的节日体验。而“四大警钟”、“三大危机”等揭示的重大危机,绝非哗众取宠或危言耸听,要解决这些危机,也就绝不可能如过节般轻松自在,而注定是对人类文明的空前严峻的考验。
为有效控制、化解地球和人类面临的危机,仅有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和创新的力量,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人类必须从过去的冲突、战争及各种祸患中吸取惨痛的教训,并针对当下及未来必须解决的气候变化、能源匮乏、核战争等问题,创造更多的经验智慧和科学模式,才能探索出全新的矛盾管控和危机处置手段,把“世界末日”推向无限渺远的时间。(于骞)
- “末日情怀”都是戏2012-12-12
- 有什么都别有末日情结2012-12-10
- “末日谣言”来了,到位的权力作为在哪?2012-12-07
- 听信世界末日的谣言,糊涂!2012-12-07
- 玛雅体“末日心愿”背后的现实映射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