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ETC再好也不能强买强卖

2019-08-23 12:22:00 来源:北京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不装ETC,排队两行泪”“有了ETC,秒过加优惠”……如今,不论是在高速公路出入口,还是在市区道路电子牌,抑或是在各大银行营业点,都能看到此类广告。但媒体调查发现,随着ETC用户争夺战进入白热化,一些银行的营销行为开始变味儿——有捆绑销售的,贷款用户不办ETC就不给放款;有拦车推销的,职工穿着带有“稽查”字样的反光背心上路,挨辆车“过筛子”,已经近乎扰民。

  ETC进入我国已经十年有余,但一直不温不火。最近之所以高歌猛进,主要是借了政策的东风。从政府工作报告,到相关制度改革,都已明确提出将在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无需停车、电子收费,无疑能够大大提升通行效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一笔潜力巨大的生意。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4亿,但安装ETC的仅有8000多万辆。超过1.5亿辆的“空白地带”,无疑是巨大蛋糕。一来,一个车主对应一张银行卡,即便刨去选择移动支付渠道的,用户数量依然可观。二来,私家车车主具备一定消费能力,ETC设备及绑定的银行卡富有“场景+金融”的想象空间,只要抢到了用户,何愁未来没有消费增长点?

  正是基于此类利益考量,各大银行摩拳擦掌,几乎是“全员营销,不分老少”。平心而论,作为市场主体,银行追求营利、追赶风口无可厚非。可问题在于,争抢用户不意味着生拉硬拽,产品营销不意味着强买强卖。且不说上述种种推介行为已让用户心生不快,不少已经办理ETC的用户也满腹牢骚:发货慢、退款难、自动开通扣款、私自冻结存款。这样那样的霸道行为,给人的观感就是打着便民旗号“薅羊毛”。

  先以铺天盖地的宣传、仨瓜俩枣的优惠吸引消费者,一旦对方“上钩”,后续服务体验打折,衍生消费跟上。仔细想想,如此套路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近些年来,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新业态大多采取了类似的发展策略。从过往案例看,这些企业多半是风光一时却输了口碑,还留下一地鸡毛。据报道,顺风起跑的ETC已经带来了相关股票的大涨,其他配套建设正如火如荼。银行的“扰民式营销”是这股热潮的一个缩影,更是一记警钟。

  无论何时,优质服务都是提升用户黏性的不二法宝。一头脑发热就不管不顾,无异于砸自己的招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让大家出行顺畅又顺心。(夏天)

责任编辑:张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