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5000元安放一张书桌,于心何忍

2019-07-09 10:37:00 来源:红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7月4日,多名在晋江市深沪镇金屿社区务工的读者反映,他们均为外地人,没有晋江户口,孩子9月份即将到深沪镇金屿小学就读一年级,却被要求必须先缴纳一笔5000元的费用,否则孩子无法上学。深沪镇金屿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笔钱是企业的捐资,他们不会收家长的钱。(7月7日台海网)

  上小学需缴纳5000元费用,明显属于违规收费,不过为了将“违规”变成“合理”,当地社区、企业、学校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最终形成这样的“套路”:务工人员所在工厂的负责人通知并带领务工人员到金屿社区交5000元,从社区开一张推荐表,然后持推荐表到学校报名。推荐表上写着“推荐本服务区xx公司xx员工之子(女)xx就读于金屿小学一年级”字样,底下的署名是金屿社区居委会,盖章则是深沪镇金屿小学校董会。据说这个费用最终给了学校,而学校则称这是企业捐款,并非家长交费。据金屿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社区收的这个钱是厂里的捐款,发票给了厂里。就是说,家长交了钱连一张发票也得不到,要想维权,连证据也没有。

  绕来绕去,本质上还是家长掏钱给了学校,不过是转了几个弯,将学校违规收费“洗白”而已。学校为什么要收这个钱,据说除了修缮校舍以及补贴老师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务工子女太多,而该小学学位太少,所以只能做选择性安排。如何选择?说白了,就是谁痛快交钱就能得到一张“推荐表”,谁的孩子就能顺利来校报到。

  据悉,金屿社区外来人口众多,但社区内只有一所小学,按规划2019年秋季该小学一年级只能招100名新生,而本地居民子女20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需入学的达到160多人。从数量上看,务工人员子女占绝大多数,且总量也不过是多出80人。倘若当地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明白自己身上的责任,并切实从务工人员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那么,完全可以在扩大校园规模、增加班级数量、增添师资等方面下工夫。暑假接近两个月,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什么工程和工作不能完成?况且,该地区外来人口众多、其子女入学难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为什么长期得不到解决?“解决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不是近些年各级政府不断强调的一个问题吗?

  须知,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贡献,所以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安排下一张书桌,是地方政府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尽的职责。5000元钱,几乎是一些务工人员两个月的工资,许多务工人员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但为了孩子顺利上学,只好任由工厂从自己工资里扣除,这是何等心酸的事情!

  随着人们对于教育资源的不断重视,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能够顺利入校读书,已经成为一项民心工程,也是消除社会焦虑的工作之一。尤其是随着二孩政策的落实,幼儿园、中小学的入学需求会越来越大。但是近些年听到、看到的,往往是“连夜排队”“挤破头报名”“一位难求”等等新闻,却很少看到地方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纾解上学难、入园难。

  这种局面确实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王雅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