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媒评 > 正文

人社部回应“养老金担忧”一箭多雕

2019-04-24 09:37: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针对近日有研究机构发表报告称2035年养老金将要用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4月23日回应说,通过一系列应对措施,能够保证长期按时足额发放。聂明隽表示,“我们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大家放心,也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

  这一回应及时而必要。不久前,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认为,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到2027年有望达到峰值6.99万亿元,然后开始下降,到2035年有耗尽累计结余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引起公众高度关注和舆论多元解读,有人担心自己未来能不能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

  人社部此次公开回应,相当于给公众吃了一颗“定心丸”。而且这种回应不是简单地承诺,而是拿出了5条具体依据:通过降低社保费率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中央调剂制度均衡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负担,帮助困难地区确保发放;不断增加、做大做强战略储备基金;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养老保险其他改革正稳步推进,制度内在的激励约束机制正在进一步健全。

  这些依据不仅条理清楚,而且有相关方案、数据提供支撑,有比较强的说服力,相信可以打消部分人对未来养老金能否按时足额发放的担忧。公众被“定心”之后,就会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增强信心,继而会积极参加养老保险,这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缴费合规率,从而为养老基金增加稳定收入来源,确保养老基金更加安全,可谓“一箭多雕”。

  当然,此次回应并不是直接反驳上述研究机构的报告。上述报告所谓“2035年养老金将用光”,只是代表研究机构的一种判断,何况这种精算结论,是在假设多种政策保障措施或者积极因素不存在或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做出的不确定判断,如果把降低社保费率、中央调剂制度、财政投入等积极因素和保障条件充分考虑在内,无疑会得出另一种精算结果或预测性结论。

  学术研究有自己的逻辑和价值,学术研究内容在被舆论解读中出现夸大或变形,不应完全归咎于学术研究本身。从特定意义上讲,所谓“2035年养老金将用光”也具有某种预警价值,即不能单靠养老基金的自身运转来保持可持续发展,而必须未雨绸缪,给予养老基金更多安全保障,降低社保费率、中央调剂制度、财政投入等措施就是必须而有效的保障。

  同时也要看到,不能指望人社部的这一次回应,就能彻底打消所有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担忧。要最大化保障养老基金安全并消除各种忧虑,首先要加快落实已有的改革措施,让改革效果早日显现,并进一步探索、制定新的改革措施。其次,要加大相关信息披露的频次和深度,让公众更及时、深入地了解真实情况,让阳光去驱除阴霾。

  此外,要进一步完善包括《社会保险法》在内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制建设和法治保障,达到比一般政策更有稳定预期、更能稳定人心的效果。 (老鹰)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