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慈善事业做成“透明口袋”
云南省文山市马关县人王玉琼,是当地知名的“慈善妈妈”。最近,王玉琼曾经的得力助手赵春雷举报称,王玉琼借慈善名义敛财。据了解,王玉琼因“筹建敬老院”,从政府手中低价拿地60亩;声称壹基金向其捐助1500万元,又从政府手中获得14年出租车广告收益权。然而,敬老院至今都没开工,有关投资一事目前被壹基金证实造假。 (3月26日《京华时报》)
打着“筹建敬老院”的幌子低价拿地60亩,但至今未开工;声称获取捐助1500万元,骗取当地出租车的14年广告收益权……随着“助手”不懈举报、媒体客观起底,云南文山“慈善妈妈”王玉琼的种种可疑行径开始“显山露水”,其原本的美好形象亦瞬间坍塌。“慈善妈妈”事件背后折射出民间慈善事业管理的诸多漏洞,特别是在慈善透明度不高的当下,仅依靠个体的道德自律而缺乏外部的强力监管,显然不足以支撑起“好人行善”的道德标本。
近年来,“57岁女子借慈善敛财800余万”、“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借慈善敛财”等“假慈善、真敛财”事件屡屡被媒体曝光,“以慈善之名、行敛财之实”,似乎已成紧随慈善事业的一个阴影。刚刚发布的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榜单表明,中国民间公益透明指数平均值为27.87,虽较前一年度提高2.35个百分点,但仍为“不及格”。中华学生爱眼工程、“免费午餐”项目基金、壹基金、嫣然天使基金会等知名慈善组织都受到过媒体及网友的质疑。
在民间公益透明指数普遍不高的语境下,知名民间组织尚且有“伪慈善”的嫌疑,更不用说单枪匹马式的“好人行善”了。影响最大的“好人行善”案例中,当属河南兰考县“爱心妈妈”袁厉害。2013年1月,袁厉害的住所失火,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悲剧发生前,袁厉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争议人物”。有的媒体称其“菩萨心肠”,将其誉为“爱心妈妈”;也有媒体质疑她以收养孩子为名骗取低保,为自己和家人购置超过20套房产,运用关系帮人办事牟利。对于质疑,袁厉害矢口否认,最后,她持续20多年的收养弃婴行为不得不画上句号。
就王玉琼事件而言,她之所以由“慈善妈妈”形象蜕变成商场上的“战士”,且斩获颇丰,根本原因是以慈善为敲门砖打开了权力之门。因为,“慈善妈妈”的形象,与当地主政者急于“树典型”的心理一拍即合,他们会不惜代价给予传播并放大。在此情形下,当地政府在选择与王玉琼合作时,就会放松紧绷的那根弦,未能对其所谓的慈善项目进行审查和监管,而是一味地满足其“要地给地、要资源给资源”的各种需求。某种程度上,王玉琼越是声名远扬,越能为当地带来品牌效益,也就越会对监管者产生眩晕效应。“慈善妈妈”的结局,无疑是民间慈善管理缺失之殇。
有人说,爱心并非取之不尽,需要褒扬,但不能挥霍。民间慈善不透明引发质疑,无论其结果如何,都有损于爱心公益事业。要遏制“假慈善、真敛财”,不能仅靠个人的道德自律,而需要靠监管和引导,将其建立在一套健全的制度约束之上。如此,方能把慈善事业做成人人信任的“透明口袋”,让爱心的暖阳照耀困难群众,助力民生改善。(屈金轶)
- 媒体评论:监督红会但不能污名化红会2013-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