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三十年 一条复兴路
邓小平1992年讲过一句非常着名的话,“不争论”。不争论空问题,是为了争取时间改革开放干实事。20年后来看这三个字的分量,胜过千言万语,中国国力在改革开放中强大了,社会财富在改革开放中增长了。
当然,说“不争论”,不是“没有争论”。人和人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利益不同,想法不同,这些年没少争论。对改革中的得失,包括对一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看法在所难免。但是,既然要团结起来干一番事业,就需要“求同”,寻求最大限度的共识,形成共同理想,凝聚共同意志。
以看待当代历史为例,新中国可以分为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前后各约三十年。有些人认为这两个三十年是相互“打架”的,毛泽东主政的时期和邓小平开启的新时期,毛和邓好像完全成了“矛和盾”。这不是一种辩证看历史的态度。客观说,这两个历史时期是有重大区别,但也相互联系,不能割裂来看。前后三十年,一条复兴路。不要说这两个三十年,往前数一百年,中华民族的志士仁人们流血流汗,也都是在探求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中央党校讲,不能用后者否定前者,也不能用前者否定后者,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在此基础上来推进事业。
这番讲话,除力戒空谈,务求实干之外,还有两层意思启人深思。
其一是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中国走到今天,非常不容易,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被踩出来了。这时候,捧杀和抹黑也如影随形而至。不要被捧杀忽悠,回首来时,不是鲜花满山,而是荆棘遍地,多少牺牲多少阵痛才换来今天的成就,打量前路,也不是一马平川,共同富裕、政治清明、民主法治、和谐美丽……每一步改革,都需要决断和奋斗;不要被抹黑误导,共同理想已经确立起来,道路自信已经坚定起来,对那些不同的声音笑一笑,拿来合理善意的部分为己理论和制度添一点能量,接着走自己的路……每一个理想的实现,都需要自信和包容。
其二是历史意识的自觉。在新阶段,中国需要重新认识自己的历史方位,不能在西方视野中来认识,西方经验可借鉴却不是标准,不能用它来标识中国道路的刻度。这就需要中国人拿出智慧,认真总结自己的历史。“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对历史的解释权,不能拱手让人,也不能让人暗度陈仓、借尸还魂。
从“五四”开始,中国人喜欢讲“断裂”,后一时期总是以否定前一时期的一切作为矫枉过正的开始。但历史并非一次次“为了告别的聚会”。在中华民族浴火重生的主题下,从晚清救亡图存到当代强国富民的历史,就展现出一条民族复兴的清晰脉络;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主题下,改革开放前后的两个时期,就展现出一条探索现代国家发展的内在理路。只有当我们把历史看成是一个连续的故事,我们才能看清自己的实践,才能对实践进行有效的理论总结,才能真正摆脱评价标准中的“西方魅影”,进而真正找到自信。
否则,始终在他人的口水中度日,在他人的评点中过活。今天否定昨天,明天又否定今天,一路否定下去,彻底虚无,只能自乱阵脚、自毁长城。这一点,苏共已有前车之鉴。(杨 凯)
- 让每个人梦想成真托起“中国梦”2013-03-18
- 满怀信心走好中国道路2013-03-19
-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2013-03-22
- 在党的引领下汇聚圆梦力量2013-03-28
- 筑就民族复兴的“中国梦”2013-04-01
- 前进,向着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巡礼2012-11-15
- 以理想信念塑造挺拔灵魂2018-09-17
- 坚决用好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招”2012-12-12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2019-01-22
- 以饱满精神状态进行伟大斗争2019-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