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爆料 选择性反腐能走多远
惩治腐败的威慑力,不是来自 “躺着也中枪”的偶然性,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必然性。
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山东农业厅副厅长单增德、新疆乌苏市公安局局长齐放……十八大后不到一个月,网络反腐再显神奇,接连撂倒了多名党政干部。先“上网”再“落网”,已经成为一些贪腐分子的经典毁灭之路。
感谢网络。没有网络,恐怕人们不知道书记开房的“12秒视频”、不知道厅长写给情人的结婚保证……多少荒唐龌龊离奇事,尽在形形色色腐败中。
检阅网络反腐成绩单,腐败花样可谓层出不穷。与其佩服贪腐者无下限的“创新”能力,倒不如肯定网民对新生事物的天然热情。纵观一桩桩网络举报的走红,真可谓一浪高过一浪。事到如今,周久耕的“九五至尊”已激发不起网民兴趣,杨达才的手表也逐渐失去魅影。至于传一点寻常绯闻,贪他个百八十万,这些平淡无奇的腐败方式,已经很难让网民为之停留驻足,举报者也别想以此博得眼球。
在后周久耕时代,如果贪腐者既没有特点,又不能提炼亮点,别说网民们不会买账,就连举报者也羞于拿出手。甚至不妨这样说,谁都别抱怨自己成为舆论焦点,要知道,“躺着也中枪”是需要资格、需要实力的,或者至少也是要看运气、看“人品”。难怪网络鉴表专家“花总”感慨:“其实我挺同情杨达才的。我做反腐已经一年多了,我有一个数据库,里面有几百位官员的腐败材料,无论从官职还是受贿程度而言,杨达才连个蚂蚁都不是,甚至也不是倒霉蛋,他只是被选择性攻击了。”
因此,如果说,当初网络“标签式”的举报、网友“考据式”的关注,让开会不抽名烟、应酬不戴名表、上班不开名车成为官场新警示,引发了网络反腐“治标不治本”的质疑;那么如今更值得关注的是,那种“苟日新日日新”的网络爆料方式,将留下多少“安全陈旧”的腐败空间?那种“隔墙扔砖头”仍可以实现的精准打击,将如何放大人们已有的“腐败猜想”?诸如“庐江艳照门”那种打击报复式的网络栽赃,又将耗费多少本已稀有的社会信任成本?
从打破坚冰,到开辟战场,网络反腐的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只是,当网络爆料的不足与优点一样明显时,这种爆料如何与现有反腐制度更好衔接?又如何从“意外反腐”走向“制度反腐”值得深思。毕竟,惩治腐败的威慑力,不是来自 “躺着也中枪”的偶然性,而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必然性。
本报特约评论员 范正伟
- 网络反腐不能止于“猎奇”和“泄恨”2012-12-14
- 紧盯重点领域,高压惩腐不放松2019-03-20
- 贡献国际反腐的中国力量2016-12-09
- 全面清理政治舞台上的“两面人”2017-04-11
- “网络反腐”倒逼干部清正2012-12-05
- 把正风反腐的“金色名片”擦得更亮2019-01-07
- 巩固发展“压倒性态势”2017-02-27
- 杨于泽:反腐微博仍未超出爆料的范畴2012-12-11
- 反腐不能总靠情妇2012-12-03
- 将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进行到底201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