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文脉润齐鲁 薪火照新程

2025-11-14 17:07:25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从泰山之巅的封禅石刻到孔府内的千年桧柏,从黄河岸边的龙山黑陶到渤海之滨的渔家号子,齐鲁文化如奔腾不息的黄河,滋养着这片土地的过往与现在,为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注入深厚文化动能。

  守正:文物“活”起来,唤醒历史记忆。文物是文化的载体,守护文物就是守护文明根脉。山东持续推进“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以科技之力让沉睡的文物开口说话。曲阜“三孔”景区升级智慧导览系统,通过AR技术复原孔子讲学场景,游客扫码即可“穿越”至春秋时期的杏坛,聆听“有教无类”的千古箴言;临淄齐国故城遗址公园建成国内首个东周时期车马坑数字展厅,利用3D投影技术还原战国战车的形制与作战场景,让观众直观感受“兵甲之盛”的齐国雄风。前三季度,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38%,文物展览线上观看人次突破2亿,“逛博物馆、赏古文物”成为山东群众新的生活方式。

  创新:文化“潮”起来,引领消费新风。传统文化唯有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拥有持久生命力。山东深挖文化IP价值,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淄博陶瓷创新推出“齐风汉韵”系列文创产品,将战国瓦当纹样、汉代画像石元素融入茶具、餐具设计,产品上线后迅速打开市场,远销日韩、东南亚;潍坊风筝传承基地与高校合作,开发出“非遗+科技”智能风筝,搭载LED灯珠与蓝牙模块,可在空中呈现“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等经典画作,成为“网红爆款”。

 传薪:精神“扬”起来,厚植文化自信。文化的传承,核心是精神的赓续。山东以“齐鲁文化基因工程”为抓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全省中小学开设“齐鲁文化校本课程”,济南燕山中学以齐鲁历史名人故事为素材编排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领悟“工匠精神”与先贤智慧;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展“社区儒学讲堂”活动,邀请儒学专家解读《论语》《孟子》中的处世智慧;海尔集团将“诚信经营”的鲁商精神纳入企业文化,推出“厚道儒商”服务标准,品牌价值连续12年位居山东企业首位。文化精神的浸润,让齐鲁大地处处洋溢着崇德向善、奋发向上的时代新风。

  文脉如水,润物无声;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而是可融入生活、可赋能发展、可引领未来的鲜活力量。当泰山的日出照亮千年文脉,当黄河的浪花托起时代新篇,齐鲁文化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续写新的辉煌,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贡献“山东力量”!(文/肖琳)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