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租不买”折射理性消费理念
租相机、租衣服、租玩具……从数码产品到户外装备,从房屋汽车到母婴用品,在部分年轻人的世界里,一股“万物皆可租”的消费浪潮正扑面而来。这些年轻人为何偏爱“租赁消费”?易观分析发布的《中国新租赁行业洞察2025》显示,传统租赁行业以租房、租车等超高价值商品为主,而现在的租赁覆盖行业丰富,租赁方式更加灵活,租赁时长多样,对消费者产生较强吸引力。(9月11日《现代快报》)
在数码产品、户外装备、服饰美妆乃至母婴用品的世界里,“万物皆可租”正成为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信条。他们以“租赁”为钥,打开了消费的新纪元——不再执着于永久占有,而是更智慧地追求临时使用。这种转变不仅折射出青年消费观的深刻变革,更标志着一种以“轻资产”为特征的生活方式正在兴起。然而,租赁经济狂飙突进的背后,是权益保障的薄弱和规则体系的滞后。如何让这场消费革命行稳致远,已成为亟待回答的时代命题。
年轻人成为租赁市场的主力军,绝非偶然。其背后是消费逻辑从“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范式转移。新一代消费者更看重体验的多样性与灵活性,而非物质的永久归属。租相机记录旅途、租礼服出席盛会、租玩具陪伴孩童……这些行为背后,是一种“以有限成本最大化生活体验”的实用主义智慧。他们通过租赁降低了高端消费的门槛,摆脱了“买不起却想用”的窘境,同时践行了环保、共享的绿色理念,也是对更自由、更轻盈生活方式的积极建构。
然而,繁荣之下暗藏隐忧。租赁市场在高速扩张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成长的烦恼”。消费者权益纠纷频发,包括物品磕碰定损难、合约存在隐藏条款、售后响应缓慢等问题,成为阻碍行业健康发展的痛点。这些乱象不仅挫伤消费信心,更可能让本应“双赢”的租赁模式陷入信任危机。究其根源,在于规则缺位、监管滞后以及部分平台责任意识的淡漠。
要破解这些问题,必须构建一个政府、平台、企业、消费者“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政府应发挥引导与监督作用,通过政策支持如绿色消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合规企业创新,同时完善法律法规,明确行业标准。平台则须履行主体责任,推动合约透明化、流程标准化和数据使用规范化,筑牢信任基石。企业应加强自律,投入资源优化清洁、检测、追踪等环节,提升服务品质。而消费者也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选择正规平台交易,仔细审核协议并留存证据,以理性姿态维护自身权益。
租赁不仅是一种经济行为,更是一种消费文化信号。它宣告了一种重使用、轻占有、崇尚体验与环保的新生活伦理的兴起。唯有通过社会各方协同努力,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才能让租赁经济真正服务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消费升级与绿色转型的重要助推力。(文/苑广阔)
- 消费提质升级,解锁经济增长新密码2025-08-19
- 暑期消费热,点燃夏日经济“一把火”2025-07-24
- 星光耀征程|山东:“1+N”政策图谱激活消费“一池春水”2025-06-09
- 星光耀征程|激活消费“引擎”,看聊城如何以“购”焕新2025-04-30
- 消费品以旧换新,“焕”出经济发展“热”动能2025-04-28
- 星光耀征程|聊城:以“敢消费”破题,激活内需新动能2025-04-25
- 星光耀征程|山东消费“变形记”:解锁“购”过瘾的N种打开方式2025-04-24
- 星光耀征程|烟火气里藏新机:看山东如何打好消费"组合拳"2025-04-16
- 星光耀征程|提振消费,打开聊城经济发展“新空间”2025-04-16
-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焕”发澎湃消费活力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