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焕”发澎湃消费活力

2025-03-28 17:01:4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消费是经济稳定运行的“压舱石”,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密集落地,以“以旧换新”为抓手的消费提振行动成效显著,消费市场呈现“量增质升”的蓬勃态势。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2800万台,4500多万名消费者申请了5600多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已经超过220万辆。

  政策红利释放消费潜能,让“换新”更有底气。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真金白银”的投入给换新增添了更多动力。补贴资金规模从1500亿元增至3000亿元,家电补贴品类从“8+N”扩展至“12+N”,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首次纳入补贴范围,汽车报废标准放宽至国四排放车型……政策的“加力”与“扩围”,持续提升消费者的换新意愿,带动消费市场“旺起来”。商务部数据显示,1月~2月,以旧换新政策持续显效,家具、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11.7%和10.9%。苏宁易购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苏宁易购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139%,其中3000元~4000元价位段手机销售额增长高达187%。消费者从“能用”转向“好用”,从“功能型”转向“品质型”,政策红利正加速转化为市场动能,形成“换新—升级—再消费”的良性循环。

  地方创新拓宽惠民路径,让“换新”更接地气。在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模式,形成“百花齐放”的实践图景。山东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五进”活动,将服务站点搬进社区、乡村,打通惠民“最后一公里”;安徽升级服务平台,简化资金审核流程,减轻商户垫资压力;广西通过政务公众号实现商家“一键参与”,提升政策触达效率……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政策落地更高效,还激发了基层市场的活力。与此同时,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场景进一步放大政策效应。电商平台推出“送新取旧”服务,家电企业联合社区开展以旧换新专场活动,甚至将展销会搬进展馆、商圈。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模式,既丰富了消费选择,又营造了“全民焕新”的氛围,进一步推动了消费向新、生活向好。

  长效机制激活市场动能,让“换新”更具韧性。消费是最终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商务部在3月25日举行的扩消费专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优化服务措施”,释放出政策持续发力的强烈信号。但也要看到,消费市场的长期繁荣不能仅靠政策单兵突进,也需要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要鼓励企业研发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求特、求好的客观需求;另一方面,要完善回收处理体系,打通循环经济的“任督二脉”。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政策效能,通过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居家装焕新,促进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的发展。当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形成良性互动,当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相得益彰,以旧换新就能从阶段性政策转变为常态化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消费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也是民生改善的“温度计”。当前以旧换新呈现的蓬勃态势,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活力。随着政策持续优化、企业创新加速、消费理念升级,这场涉及亿万人生活的消费变革,必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支撑。站在更高维度看,以旧换新不仅是刺激消费的手段,更是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的支点,其带来的连锁反应,将持续释放中国经济的深层潜力。(文/戴治国)

责任编辑:吴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