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聊城创造:黄泥地里长出的创新基因

2025-08-28 17:05:57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当工业烟囱中的二氧化碳成为智能大棚的“肥料”,当黄河古村的石墙老宅变身电商直播间,当千年阿胶用“胶你做人”的土味情话圈粉Z世代——在齐鲁大地西北隅,一场静水深流的创造革命正重塑着这座运河古城的基因。聊城,这个被黄河泥与运河水浸润的城市,正以“不起眼”的县域为试验场,书写着新旧动能转换的惊艳答卷。

  科技突围:从“制造车间”到“智造标杆” 在信和造纸工程的车间里,特种纸机低鸣运转,这些与齐鲁工业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成果,一举攻克节能、低碳与高质量生产的技术瓶颈。不远处,山东行创科技的甲醇发动机生产线火花飞溅,4大类35种新能源产品从这里驶向全球船舶与油田。它们的背后,是1811家创新型中小企业组成的“科创森林”,其中3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如繁星闪耀。 政府的政策杠杆精准撬动创新动能:领航级智能工厂可获百万奖励,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化的案例入选即奖百万。高唐县更交出硬核成绩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19.3%,63个技改项目投资增长14.8%。实验室的微光,已照亮产业升级的星辰大海。 

  产业嬗变:老树新枝的“逆生长”密码 传统产业在这里焕发第二春:时风集团的无人驾驶播种机定位精度达厘米级,摘得山东省“省长杯”工业设计金奖;荣达锦翼的熟制鸭肉生产线突破欧盟标准,让“土特产”变身国际餐桌上的高端食材。最“反差萌”的当属乖宝宠物——旗下品牌“麦富迪”不仅畅销全球30国,更借纪录片《家有恶猫》斩获泰利奖,实现从“猫粮”到“文化输出”的跃迁。 而在轻纺行业,一场静默革命悄然发生:政府组织23家银行推出44种棉服产业专属金融产品,推动三和、金号等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远征海外。当“老制造”嫁接“新思维”,散落的珍珠终被串成价值链的璀璨项链。 

  文化新生:非遗流量唤醒“两河明珠” 今年盛夏,光岳楼前的非遗大集人潮涌动。蒙古族呼麦与潮汕英歌舞在此碰撞,沙镇呱嗒的香气裹挟着苗绣的斑斓色彩——这场汇聚25省市138项非遗的盛宴,正是聊城文化“两创”的生动注脚。更深的变革在产业底层涌动:东昌府区葫芦产业占据全国75%市场份额,从种植到电商的完整链条,让千年技艺不再“锁在深闺”。 文化出海的新航道已然开通。聊城大学学子开展“跨语传声连四海”实践,用双语导览解码非遗内涵;东阿阿胶的“胶你做人”系列广告,以漫画驴IP和土味情话斩获年轻群体,认知度飙升三倍。当文旅局的二十四节气海报在抖音收割50万+转发,古城终于找到了对话世界的语言。 

  运河漕船的桨声犹在耳畔,而今天的聊城,正以科技创新为楫、产业升级为帆、文化自信为舵,驶向新质生产力的蓝海。这里没有北上广的聚光灯,却有“二氧化碳养草莓”的智慧;不追逐风口,却让猫粮成为文化输出的载体。其创造力的精髓,恰在于将黄河泥的厚重与数字时代的灵动熔铸一炉——在古老大地种出现代性的奇异之花。 

  黄水汤汤,创新泱泱。当工业代码写入农耕文明基因, 聊城创造的,何止是产品? 更是一种小城突围的东方解法。(文/闻军)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