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粮满仓·好丰光:齐鲁大地的“丰收密码”
“麦浪翻金浪,田畴庆稔年。”当古老诗句里的丰收喜悦,正与今日齐鲁粮仓的丰盈图景交相辉映——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传来:山东夏粮总产547.4亿斤,同比增产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这串数字背后,是6044.4万亩麦田里沉甸甸的麦穗,是从播种到收获的每一滴汗水,更是山东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生动注脚。
田垄间的“硬底气”:从土坷垃里长出的保障
脚下的土地,藏着丰收的第一重密码。在德州平原,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像铺展开的绿毯,田埂上的智能灌溉桩轻轻一按,清水便顺着垄沟漫向麦田。
这样“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山东已建成7759万亩,耕地质量等级达4.43等,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截。更要紧的是,每一寸耕地都被精心守护——那些曾被改种果树的地块,如今重新种上小麦,田埂边的“耕地保护责任人”公示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种子里的“加速度”:从实验室跳向田间的冲刺
谷粒里的基因,藏着丰收的第二重密码。“这‘济麦44’,亩产能多打百十来斤!”潍坊种粮大户捧着饱满的麦穗,指腹摩挲着麦芒。全国前10位的小麦良种里,山东占了4席,就像这“济麦44”,从育种专家的实验室到万亩良田,只用了短短3年。
今年,山东又新增200万亩良种推广田,一粒粒带着科技基因的种子埋进土里,破土时就带着冲刺的劲儿。在滨州的良种繁育基地,无人机掠过花海般的育种田,技术员的记录本上,每株麦子的“身高”“穗粒数”都标得清清楚楚。
机器与智慧的“协奏曲”:从“面朝黄土”到“人机共舞”
钢铁与数据的交响,藏着丰收的第三重密码。凌晨四点,菏泽的麦地里已响起轰鸣。纵轴流联合收割机驶过,麦穗瞬间脱粒,秸秆被粉碎还田。驾驶舱内,操作员盯着北斗导航屏幕,机器沿着直线自动前进,“以前割一亩地汗湿透三件衫,现在坐着吹空调,损失率还不到1%!”
这样的“智能铁军”正在壮大:今年新增的2345台复式精量播种机,效率是老式机器的5倍;夏收时2/3的收割机都是“大喂入量”型号,一天能收300亩。从播种到收割,农机与农艺像跳双人舞般默契,让种地成了“技术活”。
规矩与服务的“定心丸”:从“单打独斗”到“合力托举”
政策与服务的托举,藏着丰收的第四重密码。“苗情有点旺,得控旺防倒伏。”在临沂的千亩示范方,农技人员蹲在田里,手把手教农户看苗情。全省1.8万名农技员组成“服务队”,田间课堂开在麦垄边,手机里的“农技微课”随点随学。
更稳的是“制度靠山”:从省级单产提升引领区到县级千亩示范方,层层有样板;耕地补贴、保险政策落地,种粮大户心里有底。在东营盐碱地,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亩产超千斤,靠的就是“五步走”增粮举措——大培训教技术,大帮包解难题,让每块地都不“掉队”。
麦收时节的齐鲁大地,晾晒场上的麦粒堆成小山,折射出金灿灿的光。从良田到良种,从机器到制度,山东把粮食安全的根基扎得又深又牢。当风吹过饱满的稻穗,那沙沙声响里,是“粮满仓”的踏实,更是“好丰光”的希望。(文/王鹏)
- 星光耀征程|粮满仓·好丰光:齐鲁大地上的聊城担当2025-08-12
- 星光耀征程|乡村振兴“丰”景好,齐鲁样板启新程2025-07-18
- 星光耀征程|粮满仓,好风光!潍坊在田野上写一首丰收的诗!2025-07-16
- 感悟丰收时节背后的“精神密码”2024-09-28
- 星光耀征程|大地的丰收画卷2024-09-26
- “丰”景独好绘振兴2024-09-23
- 秋分时节话“秋丰”2023-09-21
- 金秋“丰”景意味长2023-09-20
- 用实干绘就新征程上好“丰”景2023-09-13
- 有感于“丰收晒秋美如画”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