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粮满仓·好丰光:齐鲁大地上的聊城担当

2025-08-12 16:37:5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在聊城茌平区的黄河故道沙土地上,温陈街道金谷家庭农场正上演“沙窝地”变“高产田”的奇迹。滴灌技术如点金术般唤醒贫瘠土壤,科技的光芒穿透千年风沙,折射出齐鲁粮仓最坚实的底色。这里没有靠天吃饭的被动,只有“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主动突围——而这正是聊城“粮满仓·好丰光”的生动缩影。 

 农业创新:从“汗水浇灌”到“智慧赋能” 科技之犁深耕沃土,重塑着聊城农业的基因。在广平镇华宝畜禽养殖厂,“双母鸽养殖”模式颠覆传统:假蛋刺激母鸽持续分泌鸽乳,孵化房统一管理保障存活率,公母鉴别技术让一对种鸽同时哺育4只乳鸽,产能较传统模式提升2倍。年产肉鸽100万只、产值超4000万元的成绩单背后,是农业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田间的铿锵脚步。而在金谷家庭农场,教授田头“开药方”的场景已成常态,滴灌系统精准灌溉沙地,将“不毛之地”转化为丰产粮仓。当“吨半粮”产能区建成32万亩、粮食总产突破116亿斤时,“二十一连丰”已不仅是数字,更是科技对土地的深情告白。 

 产业融合:从“粮仓满溢”到“钱袋充盈” 粮仓的丰盈,正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在聊城,一粒小麦的旅程诠释着产业链的增值魔法:优质小麦加工为高端面粉,附加值跃升300%;华宝畜禽养殖厂延伸出鸽粪有机肥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模式让生态与经济双赢。当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业营收突破千亿大关,农民分享到的不只是生产环节的收益,更是加工、流通、品牌的全链条红利。“公司+农户”模式带动50余村民就业,饲养员月入过万的笑容,印证着“粮满仓”与“民致富”的同频共振。 

 粮安基石:政策托底守护“齐鲁担当” 沉甸甸的丰收背后,是政策之手筑起的坚实后盾。山东持续投入省级以上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超50亿元,耕地保护补贴、种粮农民补贴精准落袋,为农户吃下“定心丸”。在聊城粮食储备库,腾空的3.5万吨仓容、2160万元收购资金严阵以待,确保“粮出手、钱到手”。这一系列举措托举起山东粮食总产连续9年站稳千亿斤的硬核担当,更让“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古老智慧,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时代底气。 

  金黄的麦浪在鲁西平原翻滚,现代化鸽舍的“咕咕”声应和着粮库传送带的轰鸣。从沙窝地里的滴灌管到高端面粉生产线,从双母鸽的创新养殖到超千亿的加工产值,聊城以“二十一连丰”的答卷,将“粮满仓”升华为乡村振兴的引擎,将“好丰光”淬炼为国家粮安的基石。当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希望的注脚,每一粒粮食都承载幸福的温度,这座“齐鲁大粮仓”正以最饱满的颗粒,书写着端牢中国饭碗的聊城篇章。 

  沃野藏金,仓禀映光。 科技点沙成粮,产业化谷为金——  农人眉梢的喜色,才是丰年最动人的底色。(文/闻军)

责任编辑:崔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