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惊动京城的 “美色” 何以发展为现代产业?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被誉为 “花中之王”,不仅以其倾国倾城的美貌在古代便已“惊动京城”,如今更已发展成为一个涵盖种植、加工、旅游、文化等多领域的现代产业。
山东菏泽,作为 “中国牡丹之都”,在牡丹产业发展方面成绩斐然。菏泽牡丹种植历史可追溯至 1000 多年前,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目前,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达 42.7 万亩,占山东省牡丹种植面积的近八成。当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牡丹产业链,从最初单纯的观赏花卉,逐渐拓展到食用、药用、保健等多个领域。菏泽拥有尧舜牡丹产业园等多家产业化龙头企业,投产运营了国内首条年产 1 万吨牡丹籽油加工生产线。牡丹籽油对比花生油、大豆油,在营养价值和产出效益上都具有明显优势。
河南洛阳同样在牡丹产业发展上不遑多让。洛阳牡丹文化源远流长,“洛阳牡丹甲天下” 的美誉闻名遐迩。洛阳以牡丹文化节为契机,大力发展牡丹观光旅游产业。每到牡丹盛开时节,洛阳各大牡丹园游人如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据不完全统计,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每年接待游客数量可达数百万之多,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洛阳也在积极推动牡丹的深加工产业,如研发牡丹化妆品、牡丹工艺品等,进一步提升牡丹产业的附加值。
从观赏到多元产业的转变,科技创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科研人员通过不断选育优良品种,提高牡丹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山东省相继成立了中国牡丹应用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全省已培育牡丹新品种 700 多个,每年都有 20 - 30 个新品种通过国家认定。这些新品种不仅丰富了牡丹的花色、花型,还在适应性、产量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当然,政策支持也是牡丹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山东省出台了《山东省牡丹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为核心,坚持市场带动、科技驱动、政策推动,突出抓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良种选育与推广、质量检验与监督三大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牡丹种植基地,注重开发和拉长产业链条,推进牡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在政策的引导下,菏泽等地加大对牡丹产业的投入,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的进入。
牡丹产业从传统的观赏花卉发展成为现代产业,是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山东菏泽和河南洛阳等地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发展牡丹产业提供了有益借鉴。(文/刘乾)
- 星光耀征程|牡丹花开产业红 乡村振兴阔步行2025-03-26
- 沐一场谷雨“春色”2022-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