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牡丹花开产业红 乡村振兴阔步行
“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在鲁西南广袤的平原上,每年四月,万亩牡丹竞相绽放,如云霞般铺展,展现倾城好颜色。这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一条乡村振兴的金色产业链。山东牡丹产业以菏泽为核心,历经千年积淀,在新时代演绎出"一花兴百业"的生动图景。
千年花脉铸就产业根基。山东的牡丹栽培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历经宋元明清不衰。菏泽赵楼村至今保留着明代牡丹种植古谱,记载着"芍药牡丹相间栽,三年分株五年开"的农耕智慧。菏泽市将古法技艺与现代科技嫁接,建成全国首个牡丹基因库,保存品种1000多个,拥有全球大部分牡丹种质资源。
全链开发激活经济引擎。从文人墨客笔下的“国色天香”到实验室里的“分子密码”,在牡丹产业园区,亿朵牡丹正在经历“七十二变”。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籽油,被誉为“东方液体黄金”。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牡丹咖啡等系列产品,凭借独特的魅力,收获了一大批忠实消费者。牡丹秸秆经微生物发酵转化为生物基材料,还能广泛用于新能源汽车内饰。当千年牡丹邂逅现代科技,让我们看到了一朵花的多重价值。
文旅融合催生共富效应。当牡丹经济遇上数字经济,催生出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曹县通过直播带货,将牡丹鲜切花24小时内送达全国消费者。巨野县打造的“牡丹十二时辰”"沉浸式体验项目,融合汉服游园、牡丹宴、非遗展演,让游客流连忘返。郓城县创新“牡丹+光伏”模式,在数万亩牡丹田上方架设太阳能板,实现每亩土地收益倍增。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还有绿色发展的坚定理念。“牡丹+中药材间作”模式,利用牡丹根系分泌物抑制病虫害;牡丹落叶堆肥系统,可生产有机肥料滋养万亩果园。这种“农业+文旅+新能源+新生态”的立体开发,书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从皇家御苑的奇花到百姓致富的金花,在山东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牡丹花不仅绽放出产业振兴的绚丽花朵,更结出了共同富裕的丰硕果实。这种以花为媒的发展模式,为特色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案。山东牡丹,创新永远在路上。(文/韩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