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中国尺”丈量全球菜篮子!且看寿光的农业突围战!
“谁掌握了种子,谁就掌握了人类未来的餐桌。”
当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董事长刘欣庆说出“国产茄果类种子性能已超洋种子”时,这场始于田间地头的“农业芯片”争夺战,已超越了传统农业竞争的维度。
2024年寿光种博会展示4280个蔬菜品种,国产种子市占率从10年前的40%跃升至70%,而全球种子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800亿美元。
数字背后,是国际种业巨头长达三十年的垄断格局正在被中国方案打破!
——不是通过实验室里的孤军奋战,而是以“标准制定+技术迭代+产业出海”的组合拳,在开放体系中重构农业话语权。
●标准战:用“中国尺”丈量全球菜篮子
农业话语权的本质是标准制定权。寿光依托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将田间经验转化为行业规则,4项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直接定义“好蔬菜”的技术参数。这种“从生产端倒推标准”的模式,颠覆了西方实验室主导的传统路径。
在迪拜沙漠中,寿光技术团队用“顶部齿条开窗+椰糠无土种植”标准建造温室,让西红柿在50℃高温下正常生长。这套方案已复制到30国262个园区,成为干旱地区设施农业的“技术圣经”。
荷兰育种企业主动将33个番茄新品种送到寿光测试,因为通过“寿光标准”意味着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寿光年出口蔬菜80万吨,30余家企业布局全球30国,标准输出带动技术服务出口年交易额近30亿元。
“过去我们追着国际认证跑,现在是国际企业争相参与我们的标准实验。”这种角色转换印证了产业哲学家的论断:技术进化本质是“标准生态位”的争夺。
●技术突围:从“跟跑育种”到“定义需求”
寿光种业跳出“亩产竞赛”的单一维度,通过功能化育种开辟新赛道。利用现象级产品、技术底座等方式,在全球农业市场“定义需求”!
例如,“减脂黄瓜”:丙醇二酸含量达普通品种5倍,亩产值超传统品种3倍;“降糖辣椒”:针对全球5.37亿糖尿病患者需求开发,开辟功能性蔬菜新蓝海。
还有,生物育种:2025年种博会将展示基因编辑抗虫玉米,突破种质资源“卡脖子”难题;数字种业:AI育种系统将品种研发周期从8年缩短至3年,区块链溯源平台让每粒种子可查“基因身份证”。
当传统种企还在比拼抗病性时,寿光已瞄准“消费端需求定义品种特性”的更高维度。这种从“种什么卖什么”到“要什么种什么”的转变,正在重塑全球种业价值链。
●体系输出:从“卖种子”到“建生态”
寿光构建“六统一分”产业共同体,将分散的农户、合作社、企业整合为标准化生产单元,这种模式在重庆开州区复制后,带动当地蔬菜溢价40%。
走出去,是所有企业梦想。寿光农业积极布局全球!首选,技术换市场:*在乌兹别克斯坦,寿光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换取中亚蔬菜市场准入;资本运作:2012年收购荷兰农场,直接获取欧洲种质资源库与分销网络。
据相关部门统计,8000名寿光技术员常年活跃在“一带一路”国家,输出设施农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市场规模年增23%。
未来,数字种业时代的中国机遇!潍坊正推动“蔬菜标准”向“数字农业标准”升级,计划3年内主导制定20项国际标准;2025年上海国际农科展将成“中国种业出海元年”,AI育种+区块链可能重构全球种业贸易规则。
当中国开始输出农业技术标准,如何平衡“技术保护”与“开放合作”的矛盾?在粮食安全与商业利益之间,功能性育种是否会导致农产品过度资本化?
从寿光菜博会里悬空生长的气雾栽培番茄,到上海展会上的基因编辑玉米,中国农业正在完成惊险一跃:
——既要在实验室里解码生命,又要在联合国粮农组织会议上争夺话语权;既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又要在数字云端构建新的产业生态。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或许印证了一个真理:农业的未来,不在实验室的试管里,而在如何让技术创新扎根于人类最古老的土地。(文/张洪玉)
- 星光耀征程|科技赋能,文旅激活!解码潍坊“数字田园”新范式!2025-03-07
- 聊诚评|凝聚基层合力 激发振兴活力2024-11-22
- 以新质生产力绘就农业灿烂图景2024-05-23
- 农技大比武,助力乡村全面振兴2024-04-01
- 绘好“春耕图”夯实农业强国根基2024-02-23
- “中央一号文件”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2024-02-06
- 保护农用地 绘就“粮辰美景”2024-01-12
- 强农有我 唱响美丽乡村“蝶变之歌”2023-12-21
- 传承智慧薪火,从“子曰”中汲取奋进力量2023-07-28
- 以青春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2023-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