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耀征程|山东“向海图强”,凭实力斩获多个全国第一
海洋,这片广袤而深邃的蓝色国土,正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阵地。在全国海洋经济版图中,山东以耀眼成绩脱颖而出,众多海洋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8万亿大关。山东能取得如此佳绩,得益于在产业、政策、发展模式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力。
双轮驱动,产业升级创新突破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来自产业升级与创新突破这两大引擎。在传统海洋产业领域,山东积极推动转型升级。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凭借先进技术,实现高效运作,作业效率大幅提升;烟台“海洋牧场 + 深水网箱”模式,不仅提高海洋渔业产量,还兼顾生态保护。这些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举措,顺应时代潮流,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
与此同时,山东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不断研发高端装备,提升产业竞争力;海水淡化产业也蓬勃发展,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新途径。传统与新兴产业齐头并进,构建起多元化、竞争力强的海洋产业体系,为海洋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政策护航,项目攻坚夯实根基
政策赋能与项目攻坚,为山东海洋经济筑牢发展根基。自然资源部的支持意见,以及省政府和各涉海部门印发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宏观规划到具体实施,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这些政策涵盖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资源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海洋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在项目推进上,山东积极争取用海批复,获批项目数量可观。紧盯海洋强省重点项目,从谋划、储备到实施,形成一套科学项目推进机制。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海洋合作发展论坛上的签约项目,带来大量资金和技术,为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政策与项目紧密结合,确保海洋经济发展有章可循、有序推进。
融合发展,集群崛起打造优势
集群崛起与港城融合,塑造了山东海洋经济的竞争优势。山东集中力量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和领军企业,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总产值高,产业集聚度显著提升。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彰显山东在海洋产业领域的实力。
在港产城融合方面,山东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铁路专用线等项目,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研究制定支持日照市港产城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发展沿海粗钢等优势产业。此外,人才引育工作成效显著,众多涉海高层次人才汇聚山东,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望未来,山东应继续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相信在“走在前、挑大梁”的目标引领下,山东必将在海洋强省建设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书写更加辉煌的海洋经济发展篇章。(文/王鹏)
- 星光耀征程|山东海洋经济:蓝色动能,澎湃未来2025-01-24
- 星光耀征程|山东:用海洋物联网开启数据驱动海洋强省新时代2024-12-25
- 星光耀征程|海洋大数据:驱动海洋强省建设的核心力量2024-12-23
- 弘扬海洋文化 凝聚发展力量2024-12-13
- 何以中国|海洋文化:探索蓝色家园的深厚底蕴2024-11-29
- 星光耀征程|“数”说蓝色崛起:山东海洋经济奏响时代强音2024-10-15
- 聊诚评|以数字技术为翼 助力海洋产业效率腾飞2024-09-13
- “海上牧场”增引擎,“蓝色粮仓”向海生2023-12-20
- 以青年之力守护蓝色星球2023-08-29
- 扬帆满舵,在海洋强国新征程上奋楫远航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