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海洋文化 凝聚发展力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首流传悠久的诗句深入中华儿女每个人心中,山东的东营是黄河流向大海的入海口,作为孔孟之乡的山东,千年来与海洋有着不解之缘。从漳卫新河河口到绣针河河口,跨越渤海和黄海两大海域,勾勒出了山东省3345公里的海岸线,孕育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文化,如今,海洋文化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意义,凝聚齐鲁大地的发展力量。
海洋文化让山东发展更加有底气。山东拥有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富指数全国居首,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也正是如此,山东依海而立,因海而兴,海洋产业的蓬勃发展,现代化的海洋牧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到2025年,山东省预计实现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海洋经济让山东涌动希望。
海洋文化让山东发展更加创新。未来的海洋,一切皆有可能,蓝鲸1号”“深海1号”“耕海1号”“国信1号”等“山东造”国之重器乘风破浪组团出海,一批批顶尖的海洋科研机构扎根山东,海洋地质、海洋生态、海洋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海洋文化为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温床,助力我们更加了解海洋、探索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并且为人类造福。
海洋文化让山东发展更有传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濒临海洋的山东在历史的长河中,产生并发展了独特的海洋文化底蕴,威海的义和遗址、夙沙氏煮海为盐、港口遗址......这些共同向我们诉说着山东的海洋文化。回顾过去,再看今朝,山东的海洋文化更加有时代感,在烟台,铁路与港口连接在一起,形成便捷现代化的铁海联运枢纽,在济宁,“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建设让古运河边的彩灯格外鲜艳,而沿黄渤海文化体验廊道被设计为四廊之一,体现了海洋文化的重要价值。传承、发展海洋文化,让海洋文化具象化,山东的海洋发展不断前行。
向海图强,山东将以文化为笔,书写出海洋的美丽篇章,继续加强人与海洋和谐关系,在新时代发展的浪潮中,拥抱海洋,遨游海洋,把海洋资源有效并健康的转换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力量,打造出一个海洋经济繁荣、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独特的海洋强省。(文/吴迪)
- 何以中国|海洋文化:探索蓝色家园的深厚底蕴2024-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