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频道 > 论见 > 正文

星光耀征程|多维度精准发力 擘画山东高水平对外开放新蓝图

2025-02-14 17:12:3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评论投稿邮箱:pinglun@sdnews.com.cn

  高水平对外开放,已然成为驱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山东作为我国的经济强省与开放大省,凭借深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于新时代的浪潮中肩负着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大使命。站在新发展阶段的历史起点,山东正从多个维度精准发力,以全新姿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为国家开放大局贡献不可或缺的山东力量。

  畅通物流脉络,夯实开放根基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毗邻渤海和黄海,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关键节点,具备得天独厚的物流发展优势。当下,山东正全力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物流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一方面,加大对济南、青岛中欧班列集结能力的提升力度,优化班列运行线路和运营模式,提高班列的运输效率和服务质量,打造高效便捷的陆路物流通道,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加快推进济南、青岛、临沂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整合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无缝衔接和高效联运。与此同时,加速世界级海洋港口群的建设步伐,提升青岛港、日照港等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打造集装卸、仓储、物流配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服务体系,构建海陆空一体化的国际物流大通道,为货物的高效流通和贸易往来提供坚实保障。畅通的物流通道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进一步提升山东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增强对国内外企业的吸引力。

 深化制度创新,打造开放高地

  自贸试验区作为改革创新的前沿阵地,在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试验示范作用。山东充分利用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优势,主动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对RCEP、CPTPP和DEPA等条款的压力测试,探索符合山东实际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在海洋经济领域,深化集成式改革,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与海南自贸港、沿黄自贸区等国内其他开放平台的对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共同探索制度创新的新路径。严格落实国家外资准入政策,建立健全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全面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营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吸引更多优质外资企业落户山东,为山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激活平台效能,汇聚开放动能

  港澳山东周、儒商大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活动是山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和平台。山东持续办好这些活动,精心策划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影响力和实效性。通过举办各类投资洽谈会、项目对接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促进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对接和流动。同时,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的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探索“园区+通道+业态”的发展新模式,促进物流、商流、资金流的高效流动。加强开放平台之间的协同联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开放发展的合力。将山东打造成为北方地区的开放枢纽,吸引更多的资源和要素集聚,推动山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集聚资源要素,增强开放活力

  资源要素的集聚是推动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山东通过举办各类国际性展会、论坛等活动,如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山东)、中国(青岛)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等,搭建资源要素交流合作的平台,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优质要素汇聚山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他们来鲁创新创业,为山东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鼓励企业利用国际资本,通过境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加强金融创新,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企业的跨境投资、贸易结算等提供便利化服务。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山东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应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全面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服务国家开放大局中展现山东担当、贡献山东力量,书写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文/王鹏)

责任编辑:崔永霞